首先,什么是留白?留白一词最初来源于国画(国画起源于汉代),后来广泛应用于很多艺术(诗词、绘画、书法、话剧等等)。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空白,给人以遐想的空间,体现以无胜有的意境。
留白一词借用到人生,大概是体现一种处世的智慧,凡事不强求圆满。尤其是现代快节奏的社会,方方面面都想做到完美无缺,只会让人疲惫焦虑,结果也未必把事情做好。不那么苛求自己,苛求他人,反倒会有轻松和谐的人际关系,自己没有了焦虑,结果事情也可能做得不错。这也就是所谓的处世的艺术。
人与人的相处也是一样,不论是亲人还是朋友、恋人,无论再怎么亲密,都需要给彼此一定的空间,一定的信任。这样才会让彼此感觉不紧迫,更轻松。
想想看,一个男人追求一个女人,如果刚刚认识,就步步紧逼,竭力想证明自己有多爱她,不给她适应的空间,很可能就把女人吓跑了。
留白也是一种克制,在舍与得之间,成就最美的风景。
留白是中国艺术创作中一种特有的艺术手法,有时候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让观者有更大的想象空间,我们有意在书画作品中留下空白,使所描绘的自然生命常呈现在一片虚白之上。这一片虚白上幻现的一花一鸟,一树一石,一山一水与洁白的素底相互映衬、互为表里,造就了中国画特有的空灵、简远、虚静的艺术境界,言有尽而意无穷。
就像艺术创作一样,人生也是一种留白的艺术!人生不尽完美,尽管自己的人生由自己书写,但是翻开每一页,有过遗憾,有过空缺,有过不完美,不可能把每页都书写的很满。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残缺之美和这些留白的空间,才让我们在这个浮华的世界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所做所为和所思所想。川端康成曾说:“这个世界太拥堵了”。如今这个世界太浮躁,太着急,懂得为自己人生留白的人,不骄不躁,会更智慧,更幸福。
留白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处世智慧,一种生活方式。懂得留白,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什么是心理学所说的“空杯心态”?
感谢邀请,我想从我的专业角度来去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生活中有这样的两种人
第一种:我每天刷头条,我获得了大量的信息,所以我懂得了大量的知识;
第二种:即使我接触到了大量的信息,但是哪些信息是我感兴趣的,我该如何让这些信息成为我能够获得的知识体系,我又如何确定这些信息的真伪,信息是不断更迭的,我该如何获取最新的信息。
这是两种人不同的思维方式,一种人十分容易获得满足感,从他们的心理过程来看,获取信息并不是为了实际应用或者说对于知识的追求,而是弥补自我认同感缺失的一种方式;所以,对于这部分人并不会去主动鉴别信息的真假虚实,甚至会以此作为自己认为的真理。一旦进入到这种思维结构当中,人们将很难从中得到进步,甚至会自大。
而另一种人,获取信息是为了保持自身对于某个领域的敏锐度以及追求实质用途的体系化应用。例如: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他在多个领域都有其独创的贡献,当然团队力量缺一不可,但是作为其领导人,获得这些领悟专业的知识体系十分重要的。
所以,所谓空杯心态其实是一种对于庞杂信息的筛选以及对于自身知识体系的建立过程。沉浸在庞大的信息时代,并不会让人保持足够的空杯心态,这是很难做到的,没有专注专业的选择,也很难保持空杯心态,因为你无法获得某种知识体系深入的过程。
举个例子:你上天入地的知识全部都懂,但是都没有形成体系,那么,就意味着你无法在某个方向更加的深入,没有深入你就不清楚自身的界限所在,没有界限,你就自然认为自己拥有的就是最好的了。
所以,专注专业就是空杯心态的重要前提。
空杯心态就是以他人为中心的心理状态。在与他人交流相处的过程中,特别在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我们要暂时放下自己的意见、情绪、情结、模式,全心全意地接纳工作对象的一切;把自己的东西暂时放下、放空,心里才能腾出空间给他人,在助人的过程中私心才不会作怪,才能真正助人而不是满足自己的某些需要,才能有效助人而不是隔靴搔痒尽做无用功。应该说,放空心态是着眼于一切从来访者的利益考量的工作倾向,全面体现了以人为中心。
放空心态,有时候也用于人们面对新问题、适应新环境的情景,这时候要求放空心态,一切归零,是为了避免先入为主、掉入经验主义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