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中自我心理健康的作用

口才训练 2022-06-15 15:10 编辑:伏岚 268阅读

人际关系良好既是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也是维护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能充分认识到人与交往的重要作用,富有同情心,对人友善、理解、悦纳他人,采取恰当的形式与他人沟通,交往中不卑不亢,人际关系比较和谐。
心理不健康的大学生时常表现出人际交往障碍,对人与人交往缺乏正确的认识,不能采取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往,结果人际关系紧张,缺乏知心朋友,总把自己流离于群体之外。

人际交往心理问题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自己不喜欢的话题就可以不跟他们聊,高中时期是学习比较紧张的时候,到大学的时候才是学生时代真正交朋友谈心的时候,也可以找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话题,肯定会有跟你谈的来的, 祝你在高中时代天天快乐!

关于人际交往的心理问题

其实几乎很多人上大学后都会经历这样的时期,毕竟在家里大部分人都是父母的掌心宝。但是在外生活,比如在宿舍里面的集体生活的话,如果能融入大家固然好,但是觉得没有共同的话题的话也可以试着融入大家带着大家聊别的话题,不需要想太多。人都是喜欢别人主动来找你说话的,你可以先打破僵局。多谢笑容,如果总是愁眉苦脸的,谁愿意和你说话呢?
想家是肯定的,坚强点,这对你是种磨练。以后进入社会工作或者成家立业等人生大事中还有很多要你去面对的呢,这点小事情是为以后铺垫的。要想“万事对我有利”,“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老其筋骨……”
加油~生活是美好的,要想好的事情,如果总是想不开心的事情,很累得

简述人际关系的心理过程

一般情况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从交往由浅入深的角度来看,一般需要经过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
(一)定向阶段
定向阶段包含着对交往对象的注意,抉择和初步沟通等多方面的心理活动。在熙熙攘攘的人的世界里,我们并不是同任何一个人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是对人际关系的对象有着高度的选择性。在通常情况下,只有那些具有某种会激起我们兴趣的特征的人,才会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在一个团体中,我们在人际关系方面会将这些人放在注意的中心。
注意也是选择,它本身反映着某种需要倾向。比如在我们选择恋人时,某些与我们观念中理想的情人形象相接近的那些异性,尤其会吸引我们的注意。
与注意不同,抉择是理性的决策。而注意的选择是自发的,非理性的。我们究竟决定选择谁作为交往对象,并与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要经过自觉的选择过程。只有那些在我们的价值观念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人,我们才会选作交往和建立人际关系的对象。
初步沟通是我们在选定一定的交往对象之后,试图与这一对象建立某种联系的实际行动。目的是对别人获得一个最初步的了解,以便使自己知道是否可以与对方有更进一步的交往,从而使彼此之间人际关系的发展获得一个明确的定向。由于初步沟通实际上是试图建立更深刻关系的尝试,因此,尽管我们所暴露的有关自我的信息是最表面的,但我们都希望在初步沟通过程中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以便使以后关系的发展获得一个积极的定向。
人际关系的定向阶段,其时间跨度随不同的情况而不同。邂逅相遇而相见恨晚的人,定向阶段会在第一次见面时就完成。而对于可能有经常的接触机会而彼此又都有较强的自我防卫倾向的人,这一阶段要经过长时间沟通才能完成。
(二)情感探索阶段
这一阶段的目的,是彼此探索双方在哪些方面可以建立真实的情感联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正式交往模式。在这一阶段,随着双方共同情感领域的发现,双方的沟通也会越来越广泛,自我暴露的深度与广度也逐渐增加。但在这一阶段,人们的话题仍避免触及别人私密性的领域,自我暴露也不涉及自己根本的方面。尽管在这一阶段人们在双方关系上已开始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卷入,但双方的交往模式仍与定向阶段相类似,具有很大的正式交往特征,彼此还都仍然注意自己表现的规范性。
(三)感情交流阶段
人际关系发展到感情交流阶段,双方关系的性质开始出现实质性变化。此时双方在人际关系安全感已经得到确立,因而谈话也开始广泛涉及自我的许多方面,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如果关系在这一阶段破裂,将会给人带来相当大的心理压力。在这一阶段,双方的表现已经超出正式交往的范围,正式交往模式的压力已经趋于消失。此时,人们会相互提供真实的评价性的反馈信息,提供建议,彼此进行真诚的赞赏和批评。
(四)稳定交往阶段
在这一阶段,人们心理上的相容性会进一步增加,自我暴露也更广泛深刻。此时,人们已经可以允许对方进入自己高度私密性的个人领域,分享自己的生活空间和财产。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人达到这一情感层次的友谊关系。许多人同别人的关系并没有在第三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是仅仅在第三阶段的同一水平上简单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