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不同 不必强融 出自?
你是谁,你才能吸引谁:远离无效低能的社交、实现精准有效的人际交往!
《圈子不同,不必强融》作者:张超。本书于2015年10月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拓展人际关系的场所有哪些?
开业庆典或周年庆典活动现场
许多公司都要举行开业庆典或周年纪念活动。这些活动正是我们认识新朋友,扩展圈子的大好时机。
陈小姐有一位客户,是一家公司的老板。一天,她的这位客户打电话给她,说后天是他们公司成立的周年庆典,想请她过去捧场。陈小姐很高兴,问有没有需要她帮忙的地方。那位老板想了想,对她说:“可能那一天来的客人比较多,如果可以的话,你可以帮忙招待一下客人。”其实,那位老板也正是看上了陈小姐待人热情,处世稳重的这种公关能力才打电话给她的。
陈小姐当然不能放过这样拓展人脉资源的机会。那一天,她打扮一新,早早地就去了那家公司,帮助老板打理接待事务。仅这一天,她就与100多位前来祝贺的各界人士交换了名片,并且都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许先生从报纸上了解到某房地产公司要在某一天,为公司旗下的一处高档楼盘举行隆重的开盘仪式。许先生于是想到,到时一定会有许多购楼人士到场看房、订房。这个扩展人脉资源的机会不应错过。他于是也按时到达了现场,并以一个积极的购房者的身份参与主办者组织的开盘活动。当他看到沿街停靠的小轿车一字摆开,一直沿伸到几百米以外时,他欣喜着狂。那一天,他以该房地产是否值得投资为名,与许多购房者进行讨论和交换意见,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还真的认识了不少的企业老板。
以上这两个例子,都说明积极参加一些客户企业的开业庆典或周年纪念活动可以有效拓展我们的圈子资源。
产品说明会、发布会、推广会现场
许多著名企业都会在一定的时候召开新产品说明会、技术发布会、市场推广会或巡回展示会,等等。这是我们认识某一行业上层人士的极好机会。
张先生最近打算购买一台笔记本电脑,正在对各种品牌进行对比选择中。他有一个好朋友正从事这方面的销售工作。有一天,他的这位朋友打电话告诉他说,一家国际大公司将会在某日某大酒店举行新产品展示会,问他有没有兴趣参加。张先生当然满口答应。因为他知道,参加这样的会议,不仅能够直接了解到国外最近的IT产品及技术发展趋势,而且还能结交许多IT界的新朋友。真是一举两得。
张先生如约前往。在大酒店的会议接待处,他在领取有关资料时,首先是与主办单位的负责人和接待人员交换了名片。本来他可以进入会场就座的。然而他以等人为名,在接待处又认识了几位新朋友。那一天,他在场内场外一共“拜会”了60多位IT界人士。
张先生这一天,不仅学习到了最新的电脑知识和技术发展趋势,而且还认识了不少的IT界朋友,这为他以后的事业打下了人脉资源的基础。
博览会、展销会现场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各种博览会、展销会纷纷举行。如汽车博览会、服装博览会、食品博览会,房地产展销会,等等。其中参展的商家,以及消费者中的一部分人都可能成为我们最好的人脉资源。
国际机电产品博览会就要隆重举办,刘女士和她的营销小组成员也在悄悄地准备着要在这次的盛会上取得成功。一般人都会认为机电产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距甚远,因此没有在意。而刘女士则刚好相反。她认为她是做人的工作的,她所需要的是认识那些从事机电产品生产和销售工作的人,而不是具体产品。因此,她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
那一天,她和她的营销小组成员早早地来到会场。她们在会场收集各种资料,也在各个展台前与本市参展厂商的负责人交换名片。这一天,她们虽然很辛苦,但她们却在同一个地点,拜访了全市所有的机电产品制造商。其工作效率之高与平时是无法相比的。
星级宾馆里的高级舞会
娱乐场所,特别是高级娱乐场所,往往是有闲阶层人士光顾的地方。有闲的前提是有钱。从营销的角度看,有钱阶层人士当然是我们重要而优质的发展对象。
叶女士在进入保险公司之前,是一位文艺工作者,而且专们学过国际标准舞。她常在本市的一家五星级涉外饭店的舞厅进出,陪同那些商场上的高级人士共度良宵。由此,她认识了不少的商界名家。
严格地讲,叶女士并不是舞女,而是一位公关工作者。她的穿针引线,也为那些大款解决了一些商业上的难题。那些商界人士因此既亲近她,也尊重她。后来,这些人中有许多都成为了她的大客户。叶女士也由此而建立了一个牢不可破的人脉资源网。对她而言,高级娱乐、社会交际和保险营销三者之间已融为一体,其乐无穷。
酒会、茶话会、座谈会
从某种角度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是一位社会活动家。我们不仅关心自己的本行,而且还应该对时事政治、社会热点和公共事务保持高度的敏感性。经常与一些专家学者在一起进行交流。
新年就要到了,一些学术团体、协会组织为了总结当年的工作,规划和部署明年的工作,往往要举行一些茶话会、酒会等。马先生就是被邀请的一员。
马先生并没有参加任何民间团体组织,他只不过有一个为当地报社写稿的习惯。由于他本身从事营销工作,所撰写的稿件又多半是与销售有关,于是,报社便将其列入工商界的通讯员代表。马先生经常往报社跑,又参加每月一次的通讯员座谈会,于是,他通过这条渠道,除了认识了许多报社的记者外,还认识了本市各行各业的许多名人。这些人中,有的一来二往,就不知不觉成为他的客户了。
马先生在进入该公司之前是研究宏观经济的。在我国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候,全国上下都刮起了一股WTO风。马先生借此机会也与报社联系,希望能办一个专栏。这个想法与报社不谋而合,立即得到了同意。
为了将这个专栏办好,他以报社的名义向当地的一些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发出邀请,在报社召开座谈会,向他们约稿。一两个月下来,他认识了不少的专家。最后,不仅栏目取得了成功,而且这些专家也大多成了他的忠实客户。
参加朋友的婚礼或生日宴会
一般来讲,参加朋友、同事、同学、邻居的婚礼,并在其中帮助做点什么事,是拓展圈子过程中最应该做的事情。
小王是一位专修公共关系的大学生,去年毕业后加入了现在的公司。刚踏入公司时,他意识到必须尽快地让身旁的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有一天,他的街坊邻居家中操办结婚大礼,请他去帮忙。主人开了30桌酒席,小王却利用这个机会将自己的名片和公司的产品宣传单用红纸包好,给每位道贺的客人一个红包。那些客人回家后,还真有五六位给他打电话,询问相关事宜。其中有三位成了他的客户,这其中有一位是一家企业的老板,是一位出手不凡的大客户,小王从此与该客户建立了长期的业务往来。
社会公众人物葬礼现场
在殡仪馆里拓展圈子资源,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确实很有效果。你若参加了一些当地公众人物的葬礼,你会发现那真是一座人脉资源的金矿。
保险公司的赵先生平时喜欢舞文弄墨。那一天,他突然从报纸上看到一则黑边讣告,说本市著名作家董老不幸因病辞世。赵先生以前听过这位老前辈讲的课,于是决定前往殡仪馆参加悼念仪式。
他又想,董老在本市的文学界德高望重,那一天去参加悼念仪式的人肯定很多,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机会建立人脉资源呢?但反过来再一想,人们去参加悼念,心情一定很沉重,而且在那种场合,也不便于大谈特谈保险。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他用电脑制作了一些非常精美的个人宣传资料,包括所取得的保险行销成就、个人所获的各种荣誉,等等。然后又到文化用品商店买了几百个大信封,将这些资料分装到每一个大信封里。
他向那些到场参加告别仪式的人们每人发放一个信封。那些人都搞不清楚里面装的是什么,也就非常慎重地将其收起来。
赵先生只有一个目的:将自己推销出去。他知道,由于目前保险行销界有些人不守诚信,将保险的声誉做砸了不少。现在最要紧的就是赶紧建立起自己的个人品牌形象,利用口碑效应发展自己的人脉资源。
他的目的达到了。因为参加葬礼的人当中有许多上层人士,他们平时一般不与外界接触,或者说门第森严,一般的保险营销员根本找不到他们。而赵先生则是第一个通过这种方式将自己推销给他们的人。
为了充分说明在殡仪馆里发展人脉资源确实有效,我们再举一例。这是孟昭春先生《大保单销售》一书中向大家介绍的营销故事。
“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客户的葬礼,在葬礼上,我与其他来宾交换名片。葬礼结束后,所有的人都走了,而我却留下来,准备参加下一个葬礼。而这一个葬礼的对象是一位患癌症病死的人,在来宾当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企业老总,或是国家机关的领导。其中有一位来宾问我与死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我说我不认识他。此话一讲,这位来宾很惊讶。于是我与他交换了名片。在与他沟通的过程中,我谈到了我的死者客户以及保险所赔付的金额。然后我又用假设的方法谈到如果我的这位死者没有买保险,他死后其家人将会是什么样子。我运用了美好目标和恐怖目标,针对这些来宾以此案例对他们进行了保险知识的系统解释。因为近在眼前的案例最有说服力。所以我创造了客户需求,毫无疑问,这些来宾当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在我这里买了保险,成为了我的客户。
“还有一次,我的一位学生参加了演艺界大器晚成的赵丽蓉老人的葬礼。赵丽蓉老人生前的小品节目在大陆享有很高的收视率,而且她老人家在演艺界特别受到晚辈们的尊敬。这次去参加葬礼的都是一些明星级的影视音乐名流,其中包括香港和台湾的明星。在参加完赵丽蓉老人的葬礼几天后,我的学生接到一个电话。那是一个著名影星打过来的。他对我的学生说:‘我想买保险,因为在北京我不认识其他的保险营销员,请你帮我一个忙,体检完成后的事宜,就拜托你了!’另外,还有一位明星,一下子买了20多万保费的保险,也是这样促成的。”
高档培训班
平时,注意多参加一些高档培训班或研习会,你既可以学习到一些新的知识,又可以进一步了解行业的趋势,而最为重要的,就是可以结交更多很重要的朋友,扩充自己的人脉资源网络。
成人教育一类的培训班或研习会不同于学院式的正规教育,通常那些参加培训班或研习会的人早已走向社会,有了自己的事业或职业,而且参加培训的人大都是力求上进、想有所成就的人。
例如某著名大学“卓越女性高级研修班”第二期的招生简章上,将招生对象明确确定为:“领略过成功的女企业家、女性金领和白领、国家企事业单位女性高管人士、城市女性休闲族和自由职业者”。
“我们研修班学习的学员包括来自全国多个领域的行业精英。”据研修班的举办者介绍,在第一期学员中,某市市长夫人、某银行行长、央视某主持、某大型购物中心总经理都名列其中。其中一半来自外省市,平时上课都需要“打飞的”。
“其实学员之间的互相吸引、彼此开阔眼界也是这类研修班被看好的一个原因。”北京某知名素质培训学校的负责人表示,便于认识更多的精英人士、寻找商业合作的机会、拓展自身的人脉成为研修班吸引人气的一大优势。
随着充电热的不断升温,培训不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又开始派生出许多附加功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形成另类“人脉圈”。想想看,一不留神,各行各业的老板、高管就成了自己的同窗好友,其中暗藏的商机该有多大?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培训,直奔“圈子”而去。
并且,因为同为参加培训学习的同学,同行之间可以彼此交换工作心得,探讨行业趋势,了解更多有关的行业信息。这些信息将会为你作出正确决策、发展事业带来十分有益的帮助。即使不是同行,彼此交往也是十分有益的,也许他有可能成为你的顾客。同时,他也有可能带给你正在寻找的东西。这些聚会可以培养深厚的友情。
某省交大举办的CEO高级研修班就吸引了不少这样的人。第六期研修班学员刘敏,原本已拥有博士学位,但还是先后读了9个这样的培训班。对此,他直言不讳地表示:“参加此类培训班,原因之一就是被其庞大、高层的人际网络所吸引。对企业总裁和高管来说,有时人脉比知识更重要!”该校管理学院的陈泉锋老师也告诉记者,他们的学员大多是抱着学习知识和积累人脉关系的心态,如果班里有的人职务层次不够高,其他学员就会表示不满。摸透了学员的心态,院方有意识地在招生方面严格把关,一般来说,只有企业副总以上级别的人才有资格参加此类培训。
当有人邀请你去参加培训班或是研习会时,你一定要以一种开放的心胸和积极的态度参加。参加培训班或研习会也许会需要你进行一些投资,但是将投资用于学习、培训,提高你的发展人际关系的技巧和社会交际能力,会让你受益匪浅。世界上最昂贵的是时间,最便宜的是学习。如果你现在没有参加过任何一个研习会,不妨试试看,它也许将对你很有帮助。
保龄球馆
谁会经常去保龄球馆?一般的人只会在家里打打麻将,下下象棋,除了年轻人外,就只有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又具有一定生活品位的人才会经常光顾那些高级娱乐场所。
在刘先生所服务的公司不远处有一家保龄球馆。平时,团队组织集体娱乐活动都会选择去那家保龄球馆。他刚进公司时不太会打保龄球,但和同事一起玩过几次之后就喜欢上了。为了提高水平,他报名参加了保龄球馆组织的培训班。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他在培训班认识了不少保龄球爱好者,而且大多数都是有一定品位的人。刘先生了解到他们之所以要来学习打保龄球,一方面是由于保龄球集体育与娱乐于一身,具有健身养心之功能;另一方面由于保龄球属于高雅娱乐,因此也就成了一种社交活动项目。只有学好它,才能与人交际。
原来,在保龄球馆中,还潜藏着这么一座金矿。他与那些同班同学成了好朋友,没事的时候,经常约他们去打几局。最后,那些同学中有的就被他“打”成了客户。
室内游泳馆
常去室内游泳馆锻炼身体的人,一定是健康的人。这样的人既有闲暇的时间,又对自己的生命十分珍惜和重视,在一定程度上认可营养健身等理念。
此外,室内游泳馆作为一种休闲性体育活动场所,我们也能看到许多年轻人和思想前卫的中年人的身影。
拓展圈子,常去室内游泳馆,并成为那里的常客,自然就会认识和结交到各式各样的朋友。
常先生的住地附近,最近新开张了一家室内游泳馆,一到晚上,许多人都去那里游泳。夏天人们去游泳馆是为了消暑;冬天人们去游泳馆,除了锻炼外,还可借机洗个澡。而春秋两季,人们在游泳馆则可以得到休闲娱乐。
常先生也不例外。每天晚上8点钟以后,他都要到游泳馆里去游上一两个小时。时间一长,他发现在这里交朋友很容易。
例如,有些不太会游泳的人,你只要主动一点,帮助对方纠正姿势,对方便会很感激你。有一次,一位小女孩游到深水区,腿突然抽筋了,正好他就在那位小女孩不远的地方。于是三下两下扑过去,将那位手忙脚乱的小女孩救上岸。她的家人十分感激。还有一次,一位男士的存衣柜不知被谁打开后将里面的衣物偷走了。他将自己的衣服让出一件来给了那位处境尴尬的男士。常先生万万没想到,这位男士还是一位坐奔驰车的大老板。两人此后经常约在一起游泳,一来二去就成了朋友。
健身房
现在,一些年轻人和中年人都对自己的身体越来越重视,不仅在身体素质上,而且在身材体形上也下了不少工夫。健身房运动项目因此而走红于各大城市。在参加健身运动的人士中,大多都是“有闲阶层”。他们既有钱,也有闲,是拓展圈子的好去处。
此外,我们在健身房还可以看到职业模特、健美运动员、体育老师和舞蹈工作者的身影,他们往往也是我们的优质发展对象。林女士已是人到中年,身体开始发福。出于瘦身的目的,她报名参加了女子健身训练班。
在健身房,她认识了许多与她的情况基本相似的人。那些人中有大公司的经理,小企业的老板,政府公务员和大学老师,等等。林女士忽然发现这是一个人脉资源的宝库。她于是有意无意地与健身班的那些同学打交道。女人们走在一起常有说不完的家常话,什么商家拆迁,商品打折啦,什么牌子的护肤品最有效啦,最近又有什么新款服装上市啦,等等。一来二往,林女士逐渐拉近了她与这些同学的私人关系,也为自己的工作打开了方便之门。
还有一位王女士,做了一段时间的营销工作后,产生了畏难情绪。日复一日的拜访客户,口干舌燥地推销产品,还要面对客户的冷漠和拒绝。在老公的劝说下,她不再去开晨会,在家里打发日子,有时晚上去一下女子健身俱乐部。
艺校毕业的王女士,自然是能歌善舞的。到女子健身俱乐部没几天,就成了那里的风云人物,并结识了很多女友。正是这些女友,为王女士的工作提供了舞台和门路。
从此,王女士的事业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她很快就摆脱了消极厌倦情绪,开始迈向成功的坦途。同时她也深深地明白,女友们之所以接受她,信任她,完全是因为她的专业艺术特长。所谓“诗内功夫在诗外”,有时候,特长也是一种独特的行销技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