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通过演讲洗脑的?

口才训练 2022-05-03 07:56 编辑:满霭 68阅读

文/赵九九

孟子说,我不是喜欢跟人辩论啊,我是不得已,“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竞争十分激烈,而要想阐述明白自己的观点,并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辩论家们渐渐发明出一套“洗脑”术,那就是讲故事。

孟子游说齐宣王行仁政,齐宣王回绝他说,我天资不行,我有一个毛病,那就是爱好女色,恐怕不能加入你的团队了,“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为了说服他,就开始给他讲故事,孟子说,过去好色的也有成功的案例,比如周王室的祖先周太王也好色,人家的后代还不是坐了天下,大王如果喜爱女色,能想到老百姓也喜爱女色,这对施行仁政有什么影响呢?孟子为了阐释他的观点,经常讲故事,比如我们熟悉的“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等等。

韩非子更是能讲故事,而且为了辩论,给别人洗脑,还特意编了两本书,就是《说林》和《储说》,搜罗了大量的寓言故事,如我们熟悉的“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等。

当然讲故事并不是不好,有时候打比方,讲故事可以把问题变得简单明了,有助于理解,比如有人曾经问我,本科、硕士、博士论文有什么区别呢,我就讲了一个故事,比如红烧肉的选题,本科生论文会写成红烧肉的做法,硕士论文会写成红烧肉的营养成分分析,而博士论文:第一章,如何养猪……

战国时代的纵横家们,不仅是为了辩论,还要为国君洗脑,以获得卿相的地位,因而他们更是经常锻炼讲故事,《战国策》很多内容就是他们的练习作业。现在容易被洗脑的人,往往是那些缺乏安全感,又渴望改变现在的生存危机的人,而战国时代与之相似,诸侯们朝不保夕,如何在弱肉强食的环境下生存下去也就成为了弱小的诸侯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因而,求生存和逆袭的方法成为了时代的主流。那么这些洗脑人士是如何进行洗脑的呢?《楚绝齐》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齐国要打楚国,楚国向秦国求救,秦王面对楚国的求救,不知道该不该出兵,这时候洗脑的辅导员小陈虚构了一个“两虎相争”的故事,说两个老虎打架,等着他们打完了,都受伤了,你再出手,岂不是一举两得,复杂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瞬间变得简单了,什么外交周旋,战争贮备,战争策略以及战争后果你都不用考虑,你从这个故事中,可以得到的道理,一目了然,其合理性使得秦王不得不接受他“待伤虎而刺之”的方案。所以,讲故事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就一根线,而且让你听上去很有道理,这个道理是洗脑者设定的。

现在很多企业领导找培训师给员工培训往往也采取这种方式,培训师是领导请去的,自然要为领导说话,所以他们经常讲这样的一根线故事:“没有刘备,张飞就是个卖肉的,关羽是个拉土的,所以跟对人很重要!离开西游团队,孙悟空就是个强悍的猴子,唐僧也只是个普通的和尚,所以团队很重要!土豆身价平凡,番茄也如此。但是自从薯条搭配番茄酱以后……你敢想像吗?所以合作很重要”!听上去很有道理,但你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其实逻辑上并不通,故事把问题简化到了极点,没有刘备,也许张飞和关羽还会跟着别人呢,怎么就是只能卖肉了?可能性其实很多,土豆和土豆条不是一回事,番茄和番茄酱也不是一回事,其中有着很多人工加工呢,显然这个故事偷换了概念等等。但故事讲出来,往往就会有一个指向性,洗脑者往往就是利用故事的答案的唯一性来给人洗脑,你看谁谁谁,吃了很多苦,最终他成功了,但他的成功也许并不只是因为他吃苦,可能还有很多其他因素,这些他们不会告诉你。

现在一些非法组织往往利用讲故事,为他人洗脑,这就不好了,我有一个朋友,被骗去了传销,据他说,他刚到传销窝点以后,发现情况异常,怀疑自己上当,对邀请他来的好友感到生气,这时,他们的组织者给他讲了一个故事,叫《捡金子》:有个年轻人外出打工,挣了很多钱,娶了村里最漂亮的女孩,还有了两个可爱的儿子。可是这个年轻人不学好,爱打麻将,而且赌得很大,没几年就把挣得钱输光了,还欠了一屁股债。他老婆苦口婆心地劝他,他却执迷不悟。最后老婆没办法,跟他离婚了,把两个还在读书的孩子甩给他。为了给两个儿子筹学费,他买了一群鸭子。一年夏天,两个儿子在河边放鸭子,看到河里有个东西金光闪闪,他们俩不识水性,只好找老爸。大儿子跑回家,发现大门紧锁,知道老爸又去打牌了。他急急忙忙赶往麻将馆,还没进门,就听他爸大喊:“三杠的清一色杠上开花。”大儿子跑过去,忙说:“爸,我们在河边发现了一个金光闪闪的东西……”他爸很不耐烦,顺手给他两块钱:“快回去放鸭子,放好鸭子,这学期学费就有了。”大儿子无奈,只得返回,小儿子见状,心里明白原委,一溜烟儿向村头跑去,还没跑到门口,就大喊:“爸爸,哥把腿摔断了。”他爸这下着急了,连忙往河边奔。到了河边一看,大儿子活灵活跳的,气极,“啪”的一声给了小儿子一耳光。小儿子捂着脸,说:“爸,你看河里!”他一瞧,嘿,好家伙,真有个东西金光闪闪的,捞上来一看――原来是唐代一个县令用过的金碗,价值连城。后来,他托朋友卖了那只碗,赚了一百多万。别人问他,怎么一下子就发财了?他摸着小儿子的头说:“都是我小儿子聪明啊,一个善意的谎言,骗得我腰包鼓鼓的。”故事讲完,然后传销的领导告诉我这个朋友一个道理:不要说骗你,一个美丽的谎言,会让你腰包变得鼓鼓的。

实际上,我并没有这样一个朋友。

微信公众号:九九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