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所说的行为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不考虑别人感受”,二是“说话刻薄”。其实这正好对应着两种心理学中的可能解释:
一是这个人情商较低,感知情绪的能力较弱,不会“察言观色”;
二是这个人属于“完美主义者”,不能忍受缺陷,喜欢苛责他人和自己。
(图自pexels)
感知情绪能力弱:不会察言观色感知情绪的能力是情商的一部分,指的是“从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与感受中,辨识情绪的能力”,也就是生活中常说的“察言观色”。
擅长感知情绪的人,能从微妙的话语中体会到他人隐含的情绪;而不擅长感知情绪的人,则常常忽视他人和自己的情绪信号。
因此,一个感知情绪能力弱的人,可能无法识别出他人在表达负面情绪。
比如肢体语言:当你攥紧拳头、紧皱眉头时,对方可能根本没想到你是在压抑着愤怒。或是含蓄的表达:当你想用“我累了”来结束一场不愉快的谈话时,对方可能以为你仅仅是体力不佳。
为什么人们感知情绪的能力存在差异?有心理学研究发现。从小被父母在情感上忽视的小孩,长大后情商较低。如果父母在孩子有负面情绪漠不关心,甚至责骂嘲讽,孩子就会对自己与他人的情绪不敏感,难以识别、理解、管理情绪。
如果想要提高这部分情商,首先需要掌握足够多的用来描述情绪的词汇,具体地定义情绪。比如“感觉很好”,究竟意味着喜悦、平和、还是惊喜?理解了情绪的复杂性后,就可以准确地知道什么情境会引起他人的不快,然后更好地调节他人的情绪。
除了情商低之外,题主所提到的情况还有另一种可能:这个人是完美主义者。
完美主义者:对一切百般挑剔完美主义是一种人格特质,拥有这种特质的“完美主义者”们,渴望极致的完美,害怕任何的缺憾。
因此,他们对自己或他人总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而且,这种高标准还是不断提升的,在达到既定标准后,会再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完美主义者中,也有三种类型:
- 社会指定型(完美的标准来源于他人对自己的期望)
- 他人指向型(以高标准来要求别人)
- 自我指向型(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
其中,题主所说的这种人,很可能就是他人指向型完美主义者。
他人指向型完美主义者,顾名思义,就是用不切实际的标准来要求别人。对他们来说,身边的人是否完美,反映着自己的完美程度,因此他们会毫不客气地对周围的人评头论足。
所以在他人看来,他人指向型的完美主义者尖酸刻薄、对人充满敌意。就算是朋友,一旦不能令Ta满意,Ta就会毫不留情地指出“你太差了”。
不过对完美主义者自己来说,身边的人又是总在犯错,所以不值得信任的,他们会时常抱怨“为什么别人都那么不靠谱?”,因此也会不可避免地感到孤独。
面对完美主义,我该怎么办?完美主义有着昂贵的代价,可能会对亲密关系、情绪造成诸多负面影响。以下的建议,可能会帮助到你与自己的完美主义,或者与完美主义的朋友更好地相处。
如果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学会为“足够好”而满足
真正的“完美”是不存在的,我们在一生中,总是会不停地犯错,又不停地修正错误。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们不需要努力。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你需要学习的是,为“足够好”的事情感到满足。当自己或他人取得一定的成果时,就给出鼓励,为“足够好”的成功而庆祝。就算结果并不称心如意,也可以为自己的付出而高兴。
如果你的朋友是完美主义者:决定权在你
你的快乐是建立在自己的选择上的,因此不论是选择离开ta,还是接纳ta的不完美,选择权都在你的手中。
另外,完美主义也并不完全是ta的错。作为一种人格特质,完美主义可能与先天基因、严苛的家庭背景相关。所以,比起责怪,他们也需要关爱和接纳。
最后,不妨思考一下,在你觉得被苛责的时候,是否把对方的合理建议当成了挑剔呢?小心自己有过分敏感和自我防备的问题哦。
你的身边有这样对一切都百般挑剔的完美主义者吗?你是如何与他们共处的?欢迎通过留言与我们分享。
以上。
欢迎点赞并关注头条号KnowYourself,最犀利的人性与心理分析、人际交往与恋爱技巧都在这里。
妇专委特邀心理问答专家志愿者杨喆(头条号 心理治疗师杨喆):
(杨喆:北京市大兴区精神病医院心理科主任,国家二级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应用心理学本科毕业、医学心理学与心理治疗专业研究生,北京市心理专家讲师团成员,北京市沐林教育矫治所特聘专家,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特聘教师,阅心成长儿童沙盘小组创始人,工作十余年,临床治疗1000余小时。擅长:青少年心理治疗、抑郁症心理治疗、夫妻关系心理治疗、沙盘治疗。)
“刀子嘴,豆腐心”是我们常用来形容嘴不饶人的人,也有时我们说是言语刻薄。
彰显自己,这样的人时常都是认为自己是对的,尤其是出口自带划痕功能的语言让人不得不听他说话,但这不是重点,仅仅是表象,重要的是这样的人其实也从来没有被人好好对待过。
言语刻薄的人一定生长在一个刻薄的环境,从小就是被这样的语言浇灌长大的,所以他也不会更温和体谅的语言。因为从小都是挖苦讽刺和不支持,所以这是他的语言习得风格,从未被温柔的语言对待过。所以他也不会觉得那是不好的,不对的。而是就应该这样啊!我多坦诚有什么说什么!他不懂得怎么说这件事也很重要。
曾经在工作中遇到一个人,对人很好,可是出言是句句伤人,挖苦,讽刺,伤害的话张口就来,那时想,要一个怎样的练过金钟罩、铁布衫的男人才可以与她一起生活?关键是她那如刀的言语也可以穿破任何防护罩。多年以后她却温和了许多,其实还真是因为婚姻,她找到这个随和、愿意听她说,可以给她依靠的男人,她也学会了为别人考虑,所以婚姻是我们的一所大学,关键是我们用什么态度去学习。
如果你身边有言语刻薄的人,那要知道这样的人敏感,低自尊,缺乏安全感,如果你可以了解她的这些需求,那么也许会成为很好的朋友。
当然如果你也敏感,不喜欢这样的人,那就去交往喜欢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