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郭德纲相声里逻辑不严谨的情况?

口才训练 2022-05-22 02:45 编辑:施达 244阅读

逻辑不严谨,这个话题有些奇怪。

首先,什么是逻辑严谨?是像《碧血剑》里那样左脚踩右脚能往上飞违反了物理学常识,还是西游记里神魔鬼怪违反了无神论?

其次,听相声需不需要逻辑严谨?我听相声往往只是为了解乏,打发一下无聊的时间,或者疏解一下生气难受的心情。

说句实话,听郭德纲的相声有时候也会不舒服,屎尿屁太多,有时候哽人,但是也没有到反感的地步;有时候和于谦一起砸挂,你爸爸我爸爸觉得很不礼貌,有时我也会跳过去不听。但是,有人说低俗了宣扬小市民思想等等,我没听到,因为在郭德纲相声里好吃懒做的,游手好闲的,揭瓦里的颠倒黑白的,没有一个是好结果的,我觉得解气。仗义每逢屠狗辈,朴素的因果观我觉得起码还是很正的。

扯回来,谈到逻辑,如果是一些小段子逻辑不通,我觉得无所谓,于谦的父亲几十个名字,逻辑怎么通的了;没买过德云社票的人,也不必谈逻辑,第一你又没付钱,看盗版就别谈逻辑了;第二,没有逻辑的情况恰恰说明这是新段子,老段子说了几十上百年了逻辑自洽,你却又觉得没意思。放了相声吧,有这么一个让人放松的途径,笑笑就得了。

首先声明郭德纲先生的相声听过很多,但对先生的个人品质持有保留意见,不做评价。

单说相声而言,在一众艺术形式里算是优势最少的一个,一个台子,两个人穿着大褂一站在一众舞台表演衬托下显得格外的萧索与单薄,也很考验相声演员的功底和表演能力,不禁常让我会将相声演员与《口技》里的艺人做比较。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古风古韵的艺术形式被湮灭于历史的潮流中,传人渐少,日渐凋零。主要原因在于受众寥寥,现代人更是难以欣赏,生活浮躁,追名逐利,耐心乏乏,自身底蕴不够。

表演欲求发展,必做出改变,否则也会被时代所摒弃。相声之发展是就是要在内容上做出革新,宣传形式要有所突破,这也是为什么郭先生如今这般发展势头一片大好。表演于古代,哗众之类也,于现代,却备受吹捧。有突破,有创新,有意思,才受吹捧。所以在这过程中讲究逻辑实则是笑谈,受众的知识水平稳步提高,无论相声还是其他表演形式都是生活之调剂,所谓的无逻辑只会一笑置之,我们有区分的能力。

也许有人会说相声不该如此,其实不然,相声不如此,有一天也会被抛弃,郭德纲先生之前,相声行业已经日趋凋敝。现在的社会形式又十分适合诸如小品、话剧之类的表演发展,内容形式多样化,受众广,又贴近生活,已然不利于相声发展。 又或者说,其他的表演形式又有多少逻辑可言,不否认我喜欢看诸如穿越之类的剧,但确实无逻辑可言,勉强搭上欧美展望科技未来的边。

总而言之,有无逻辑并不重要,只是顺应时代做出的转变,亦或者说我们本不需要这种逻辑。更多的期待是,不想华阴老腔之事再度重演,文化之于传承在于转变,不想不过以后,相声也会随之而去。

(浅薄见解,各位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