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中的“一”是什么?

口才训练 2022-06-14 12:19 编辑:殷诚 115阅读

个人用最简单的认为是:人与大自然和谐,才能有生命的延续,也就是“天人合一”。一切都只有爱护他,自然中互相给予,才能有“天人合一”。

天得一清',地得一宁,神得一灵,王得一天下太平,天玄,合一玄青无杂念也。

墨子学说倡导什么核心思想?为什么最深印象是“墨守成规”?

墨子学说倡导的核心思想就是“兼爱”。而“墨守成规”是由一个经典故事形成的成语句。用“兼爱”组成三大体系是:一,尚贤,尚同,非攻。

二,天志,明鬼,非命。

三,节葬,节用,非乐。

在下分别用通俗易懂言语论述:墨子学说就是代表墨家思想体糸,在整套思想体糸中最核心的观点“兼爱”。首先来论述墨子的核心观点“兼爱”。墨子学说“兼爱”,不是狹义上的仁爱,喜爱,爱人。而是一个广泛的自然空间和社会群体生产活动之间的关系(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推行相互紧密合作,又互相制约哲理思想为“兼爱”。推行“诚实守信,公平公正,勤劳实干”等为原则的社会制度。其实“兼爱”也就是推行“君爱民,民拥君”,“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操作制度。“兼爱”就是反应正能量在社会体糸中的作用。为此,以“兼爱”为核心思想建立一整套思想治理体糸。深受全社会中低各界人士支持,特别受到广大老百姓的欢迎。所以墨家学说思想体系在秦朝早期影响很大,并称之为显学。

墨子学说主张,以“兼爱”为核心,其它各方面思想观点为辅。就是以“兼爱”奠定基础,其它方面的思想观点,具体落实到位为原则。并与哲理论形成逻辑,突显一整套科学理论思想。下面就来简述一下,核心思想与其它各方面观点,相应对的内容简要:一,“兼爱”提倡尚贤,尚同,非攻。这方面规定就是,从尚文明社会,道德教育方面考虑。尚贤:就是要有自我道德修养,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同:就是不分阶层划分,法规制度人人平等。人人讲道德,人人行道德,建立团结一致和谐有序社会。非攻:就是有矛盾有争议不要用攻击手段解决(打斗),应在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互相包容,互相理解,互相退让,调和解决。

二,“兼爱”提倡天志,明鬼,非命。这方面规定就是,从社会发展生产方面考虑,天志:要有天大的志气和勇气,天下万物的主宰。明鬼:迷信观念,相信鬼神会来惩罚社会上的所有从恶行为。非命:人生遇到艰难困苦不是命中注定的,要靠自己的勤劳智慧解决。促使老百姓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只有辛勤劳动,才是发家致富道理。劳动人民的生命财产来自于安全生产,勤劳肯干,命运始终掌握在劳动人民手中。这一思想形成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动力。

三,“兼爱”提倡节葬,节用,非乐。这个方面规定就是,推行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节葬:人去世葬事从简,反对久丧厚葬。不要大操大办举行葬礼活动。节用:倡导生活俭朴。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发生的一切费用,要励行节约,不要铺张浪费。非乐:人们在社会活动当中,举行非生产性带来快乐,并不是真正快乐,只有真正的生产劳动创造财富,过上幸福生活,才是人生快乐。

以上所述很显然,墨子的核心思想“兼爱”,在社会关糸中的体现。“兼爱”就是统治国家“德政”体系基础。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发展进步思想。为广大老百姓办实事,树立和谐社会理念。

再说,由于墨家信仰宗教,诚信度更高,说话算话,很有号召力。否则,对没有落实“兼爱”以外的行为,那也亳不客气,轻则处罚,重则惩处。而且行动果断,亳不手软。史称“墨子之法”。

墨家是一个有严格组织纪律的团体,吃苦耐劳为高尚,如果违背了墨规原则,轻则开除重则判死刑,再来论述一下“墨守成规”之说。墨子学派其中有个大人物叫腹老,他的儿子在秦国杀了人,本应依法处死刑,秦国王主认为墨派大人物腹老,只有一个儿子,就命令不判死刑。腹老却不同意,“墨者之法”规定“杀人者死,伤人者刑”,这是禁止杀人伤人的规定,符合“天下之大义”。最后还是坚持把自已儿子处死刑,这个典故生动的反应了墨家纪律严明。普通百姓深受感动,为此,流传至今形成“墨守成规”这一成语句,对当今社会讲诚信很有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墨子学说倡导的核心思想“兼愛”,实际上是倡导“勤劳肯干,公平正义,诚实守信”,而且主张积极参加劳动,创造财富,这也就是先秦时期比其它诸候国强盛的根本原因,最终秦国统一了全国,也有着墨家思想体糸支撑的功劳。总之,墨子的学说倡导的“兼爱”核心思想,对社会的发展进步,还是有一定的动力,很合乎广大老百姓心愿。尊守法规,勤劳致富,公平正义的思想,深受中下层老百姓追随。可惜因为墨家带有宗教色彩的集团,有严格纪律,能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后世的统治者们并不看好,更不会接受,所以遭陶汰。但“墨守成规”这句话应发扬光大。

在讨论墨子的核心思想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搞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墨守成规”跟墨子学说的关系。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墨守成规并不是墨子学说的思想观点;其次,我们现在虽然认为墨守成规这个词不太积极,但实际上,它的来源是后世对墨子卓越军事才能的肯定。墨子学说有一个重要的主张——“非攻”,而非攻对应的双方是“攻”和“被攻”。

为了实现这个主张,墨子不仅仅在思想学说进行倡导,还把这个主张贯彻到具体行动上。其具体表现就是帮助“被攻”的一方进行防守———就是所谓的“墨守”。因为这些主张,墨子对城池的防守作了深入的研究并造诣非凡。经过实战检验之后,人们认为在城池防守这方面,按照墨子曾经的规定进行就可以了。这便是墨守成规的来源。

既然明确了“墨守成规”不是墨子学说的思想,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墨子学说的核心思想包含哪些内容。

通常认为,墨子曾师从儒家,所以其主张虽然与儒家对立,但还是可以看到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由其弟子记录整理的《墨子》一书以兼爱为核心,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这十个核心观点。下面,我将通过对其最具代表性的“兼爱、非攻”等观点进行阐述,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对墨子思想的理解。

兼爱墨子提出兼爱是针对儒家“爱有等差”的驳斥,他主张爱不应该有差别等级,要不分厚薄亲疏。

墨子认为社会动乱,相互征战,是因为人们“不相爱”。所以他提出“兼相爱,交相利”,即我抱着利他和爱人之心,别人也会给予相同的回报;“爱无差等”,意思是把别人与自己、别人与别人同等看待,这样一来,就实现了人人平等的愿望。

他的“兼爱”和儒家的“爱有等差”相对立。他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要求“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这是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

“兼爱”被认为是墨子思想的核心,他希望通过“兼爱”来调和社会矛盾。这个要求不仅统治者很难接受,实际上绝大部分人都是做不到的。所以这种思想实际上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理想而已。

非攻我们可以看到,在2500年前那个被定名为春秋战国的时代,充满了侵略、欺诈和屠杀。这样混乱的状态绵延了整整五百余年。周朝建立的政治文化基础被破坏殆尽,王室式微、礼崩乐坏。影响中国2000年、被我们所称道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完全是建立在普通人们深重的苦难之上。对此,司马迁说——诸侯恣行,政由强国。《左传》记载——— “宋殇公立,十年十一战,民不堪命。

所以,在这么一个大环境下提出的“非攻”不能片面理解为反对一切战争。它是“兼相爱,交相利”发展的必然结果,体现的是墨家的价值主张。是强烈反对“攻伐无罪之国”的侵略战争,而对于防御性的战争,他是大力支持并亲自参与。

尚贤这是墨家学说关于国家治理的主张之一。他对之前实行的世袭制度提出大力反对,主张依靠才能去获得政治地位,没有才能的人是不应该做官的。所谓“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这在当时来说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政治理念,对后世人才的选拔有着一定的影响。

节用“节用”和“节葬”的主张是墨家思想观念的精华所在。墨子认为要在增加生产的基础上实行节俭的生活态度,还主张国家的财政开支要对人民有利。这个主张的提出实际上是对儒家“厚葬”、“久丧”的抨击,也是对儒家崇尚的“礼”仪的批判,认为他们背弃了古时三代圣王清廉俭朴的精神。

从以上列举的几个墨家主张我们可以看出,墨家的思想相对于儒家来说更容易被底层人们所追捧,因为它更契合底层人们的需求。但是,以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墨子的思想太过于理想化了,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完全脱离。即便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现在,要完全做到墨子的主张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墨家学说不仅对普通人的要求太高,对人性的复杂没有足够的认识;而且,因为墨家对弟子严苛的规定,继承者们也难以达到墨子的高度,没能很好的继承发扬墨家学说,所以,墨家学说日渐衰微,其精华思想通过与其他学说融合传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