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逻辑谬误01稻草人你歪曲了别人的观点,使你自己能够更加轻松的攻击别人。你夸张、歪曲,甚至凭空创造了别人的观点,来让你本身的观点显得更加合理。这是一种极端不诚实的行为,这不但影响了理性的讨论,也影响了你自己观点的可信度。因为如果你可以负面的歪曲别人的观点,你就有可能从正面歪曲自己的观点。例子:小明说国家应该投入更多的预算来发展教育行业,小红回复到:“想不到你这么不爱国,居然想减少国防开支,让外国列强有机可乘。”小红就犯了稻草人谬误。02错误归因你从两个事物可能存在相关性,就得出一个事物是造成另一个事物的原因。你看到了两个事物同时存在,就觉得其中一个事物是另一个的起因。你的错误在于,同时存在的两个事物未必有因果关系,可能这两个事物有共同的起因,或者两个事物根本没有因果关系,它们直接的共存只是巧合。一个事情比另一个事情先发生同样不能说明两个事物肯定存在因果性。例子:小红指出,过去几个世纪全球海盗数量减少,全球温度在升高,从而得出是海盗的数量的减少造成了气候变化,海盗能够降低全球温度。小红犯了错误归因的谬误。03诉诸情感你试图通过操作别人的感情来取代一个有力的论述。你操作的感情可能包括恐惧、嫉妒、怜悯、骄傲等等。一个逻辑严谨的论述可能激起别人的情感波动,但是如果只用感情操作而不用逻辑论述,那你就犯了诉诸感情的错误。每个心智健康的人都会受感情影响,所以这种谬误很有效,但这也是为什么这种谬误是低级和不诚实的手段。例子:小红在饭店看到小明吃狗肉,于是上前训斥:“你怎么可以吃狗肉,小狗多么可爱,就像小朋友一样,你忍心伤害小朋友吗?”小红犯了诉诸感情的谬误。04从论证到结论你看到别人的论述水平很低,或者别人的论述里面有谬误,就认为别人的观点一定是错误的。很多时候,辩论的赢家获胜并不是因为观点正确,而是因为辩论技巧更好。作为一个理性的人,你不能因为别人的论述中存在谬误或者错误,就认为别人的观点一定是错误的。
逻辑谬误不依据逻辑的议论,尤其是指论证中不符合逻辑的推论。逻辑谬误分为形式逻辑谬误与非形式逻辑谬误。非形式逻辑谬误,实质上就是前提错误谬误。中文名逻辑谬误分类形式逻辑谬误、非形式逻辑谬误形式逻辑谬误否定前件、肯定后件、假两难推理非形式的诉诸无知、循环论证、滑坡谬误快速导航非形式逻辑谬误形式逻辑谬误形式逻辑谬误是指不依据形式逻辑推理规则进行推理、演绎、论证而导致的逻辑谬误:否定前件谬误典型形式: “如果A那么B;非A;故非B。”例:“如果是鸟类,那么终将死亡;人不是鸟类;故人不会死亡。” 这是对直言三段论的误用。直言三段论的正确形式应该是:“如果A那么B;A;故B。”肯定后件谬误典型形式: “如果A那么B;B;故A;”例:“如果是油条,那么是好吃的;面包是好吃的;因此面包是油条。”这同样是对直言三段论的误用。假两难推理典型形式: “A或B或C;非A;故B。”这是对选言三段论的误用。选言三段论的形式:“A或B;非A;故B。”,级联起来则是这种形式:“P1或P2或P3……或Pn;非P2且非P3……且非Pn;故P1。”用福尔摩斯的话说则:“当排除了所有其它的可能性,还剩一个时,它就是真相,不管它看起来有多么的不可能。”之所以将这种谬误叫做假两难推理,这是由于诡辩者常常以这类形式表述:“支持甜食或支持咸食;你不支持甜食;故你支持咸食。”诡辩者在表述上刻意将“中立”这个选项隐去,造成选言三段论的假象。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倾向于将假两难推理归入非形式逻辑谬误。非形式逻辑谬误非形式逻辑谬误,实质上就是前提错误谬误。这是指依据错误的前提进行推理、演绎、论证而导致的逻辑谬误,比如不承认客观世界独立于意识存在。对于一个推论而言,必然有其前提以及推论形式。而在人类的一般思考中,往往前提不甚明朗,便会由于一些错误的前提得出了错误的结论。诉诸无知错误的前提:断定一件事物是正确的,只需因为它未被证明是错误;或断定一件事物是错误的,只需因为它未被证明是正确。比如很多阴谋论者的逻辑是这样的:你不能证伪我的理论,故我的理论就是正确的,宗教理论即是一个典型例子。循环论证又称“预期理由”、“乞辞魔术”。这是用假设去证明假设的逻辑谬误。在这里错误的前提便是假设本身。典型形式:“如果P那么Q,如果Q那么R,如果R那么P;假设P;故P。”例:“《XX》说神是存在的;由于《XX》是神的话语,故《XX》肯定不会错;所以神是存在的。”当然,诡辩者使用循环论证的时候,会绕一个大圈子,使得看起来毫无破绽。提到循环论证,就顺便提一下循环定义。一个真实的例子,以前(似乎是十九世纪)学界对千克的定义是“于标准大气压时,一升的水的质量”,而对标准大气压的定义是101325 Pa,而对压强单位Pa的定义是“牛顿每平方米” (N/(m^2)),而对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是“使质量一千克的物体产生一米每秒平方的加速度的力” (kg・m/(s^2)) ,这样就造成了循环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