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幼儿的思维品质

口才训练 2022-04-16 10:24 编辑:吉行 145阅读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论文摘要:数学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门主要基础学科,改革数学教学,其着眼点应 该放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掌握学习方法上。因此,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思维 能力是核心,而课堂是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思维为核心,以训练为 主线,遵循学生的心理性和认识规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适时地发展学生的思 维,促使学生的思维由未知向已知转化,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由单一集中思维 赂发散思维转化,增强思维品质。 关键词: 思维品质 数学教学 培养方法 思维品质,是指个体思维活动特殊性的外部表现,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它 包括思维的严密性、灵活性、深刻性、广阔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等品质。思维品质反映 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 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 ,这种“想” ,就是思维。 它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 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我们常说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 形式。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 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培育高品质的思维是我们最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 高素质教育,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应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来启迪学生思 维,使之善于思考、勤于思考。个人思维能力的发展,既服从于一般的规律性,又反映 出个性的差异性,这种个性差异体现在思维的智力特征方面,就是思维的智力品质。这 种品质,一方面是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形成的,另一方面它又直接影响新问题的解决。我 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思维训练的目的:一是要学生学习掌握思维的方法,二是要培养 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谈谈自己的一些 看法,分为以下六点: 一、如何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中的速度,它反映了学生智力的敏锐程度。使学生的思 维具有敏捷性,就是使学生思考问题的速度快,在转瞬之间能够把应该想到的内容思考 完毕,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思考问题要做到合情合理。这两个方面是并存 的。思考问题速度很快,但不合情理,这样的“快” ,其实是浪费时间,因为它没有实 际意义;思考问题合乎情理,但缓慢异常,显然,这是思维质量不高的表现。所以,这 两个方面全都做到,才可称之为思维敏捷。思维敏捷的人善于适应情况,周密考虑,并 能正确的判断和迅速作出结论。 例:如图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a 求分别以各边为直径 的正方形内画半圆所组成阴影部分的面积。此题如果直接求 图形面积时,可视阴影部分为八个全等的弓行组成。但这样 计算显然较繁,若仔细观察分析之后可知,该阴影部分分为 四个半圆的面积与正方形面积的差。由结果较易得到: S 阴 1 a ? 影= π ( )2×4-a2=( -1)a2 2 2 2 思维的敏捷性意味着思维的效率。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必须逐步培养学生 思维的敏捷性。首先,要“求速度” ,就是教师安排学生的思维活动,要有时间要求, 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在某种速度上进行。当然,教师提出的速度要求,不能脱离学生的实 际,应用学生可能达到的速度要求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某项训练内容的速度要求 可以逐步提高。这样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就会逐步增强。教师要对 学生的计算速度提出要求,对所布置的作业更要提出时间要求,同时注意提高学生的心 算能力。其次,要学会“设情境” ,就是教师运用语言描述或其他形象化手段,把某种 情形、某种状况、某种景象表现出来,使学生已置身于某种情境之中,他们已经暂时变 成了情境中的某个角色,此时思考问题就必须与该情境的节奏想吻合,不能任意拖延时 间。这样,他们思考问题就会是主动的,积极的,因而也是敏捷的。还有就是要把基础 知识抓牢,对有关的定理和公式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运算 方法。由此可见,思维的敏捷性的培养,常常要求让学生仔细观察数学问题的表面的、 自问的联系,从所得印象中进行积极思考,迅速确定思维方向,找到一条正确的、简捷 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如何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深度和难度。它表现在深入思考 问题,善于概括、归类,逻辑抽象性强,善于抓住本质和规律,开展系统的理解活动, 关善于预见,猜想问题的发展过程。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集中地表现在善于全面地、深入 地思考问题,能运用逻辑思维方法,照顾到问题有关的所有条件,钻研并抓住问题的实 质、正确、简便地解决问题,在形成概念、构成判断、进行推理和论证上,反映出他们 的个性差异。具有思维深刻性品质的人,能从别人看来是简单的,甚至不屑一顾的理解 中,看出重大的问题,从中揭露出最重要的规律来。与此相反,思维肤浅的人常被一些 表面现象所迷惑,看不到问题的本质,不善于深思熟虑,往往凭一知半解就下结论。 例如:⊙O 的半径是 13 ㎝,弦 AB‖CD,AB=24 ㎝,CD=10 ㎝,求 AB 和 CD 的距离。 这是一道“无附图”题,同学们易犯如下错误。 错解:同学们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画出如图(1)的图形。过 O 分别作 AB,CD 的 垂线,分别交 CD、AB 于 E、F,连接 OA、OC。在 Rt△OCE 中: OE= OC 2 ? CE 2 = 132 ? 52 =12(㎝) 在 Rt△OAF 中,OF= OA2 ? AF 2 = 132 ? 122 =5(㎝) ∴EF=12+5=17(㎝) 。因此 AB 和 CD 的距离是 17 ㎝ 分析:这种解法是不完全的,因为它漏掉了另一种情况,如图(2) ,即 AB,CD 在 圆心 O 的同侧的情况。这时,EF=12-5=7(㎝) 。所以,正确的答案应是 17 ㎝或 7 ㎝。 我的思考: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还具有旋转不变性。圆的这些 特点决定了关于圆的某些问题会有多解情况。同学们解题时如果不注意,就容易产生漏 解现象。解答这类问题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情况,逐一加以讨论,这样可 以避免漏解。本题的错误在于两平行弦与圆心的位置不确定造成的。 注重培养、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有利于学生更系统、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 能,有利于学生学得主动、活泼。有鉴于此,我们应该由个性的各自起点,逐步提高思 维的深刻性。 三、如何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批在思维过程中善于全面地看问题,能着眼于事物之间的联系,善 于从多方面多角度,不依常规地去思考问题,找出问题的本性,它反映思维的宽度、广 度。 学生由于年龄小, 往往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 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就要培养学生较全面的思考问题,就要指导学生学会全面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从多方 面分析问题,研究问题。 数学思维的广阔性表现为思路开阔,既能纵观问题的整体,又能兼顾问题的细节; 既能抓住问题的本身,又能兼顾有关的其他问题;善于归纳、总结、分类、形成知识的 结构层次。数学思维的广阔性是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型思维,一般说来,必须具备丰 富的数学知识和经验,才能形成思维的广阔性。 克服思维定势、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定势是由心理操作形成的模式所所引起的心理 活动的准备状态,也称心向。学生由于受先前数学经验的影响,使当前的心理活动表现 出一定的倾向性,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总想遵循已掌握的规则系统。思维定势有时会引起 负迁移,产生消极影响,表现为思维的呆板性、狭隘性。在定势的妨碍下,学生学习表 现为程式化、模式化,缺少应变能力。 如:在求值计算题: “已知 X- 1 1 =1,求 X2+ 2 的值”中,许多学生习惯先求 X 的 X X 值,再代入求值,致使解题繁杂。就是由于不善于发现已知条件与求值式的联系、与所 学的完全平方公式的联系。 要克服思维定势这种心理障碍的影响,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使用“双基”的定 势来巩固、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善于打破定势,使学生遇到陌生数学问题 时既不落入“套式” ,也不束手无策,多方面、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广阔 性。 四、如何培养思维的周密性 思维的周密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深度、逻辑的周到和细密性。往往容易出现的错误 在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对概念、性质理解不到位,审题不慎,忽视隐含条件,造成解 题错误。思维的周密性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在解题过程中,要全面、系统地考虑问题, 注意各种条件综合运用, 方可实现解题的正确性, 所以要从整体的角度观察问题的结构, 才能达到 解决问题的目的,再用整体化的思想方法可使这道题迎刃而解。 下面我举例说明: 例 1:忽略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的条件 已知方程 2X2-mX-2m+1=0 的两实根的平方和为 错解:由题意,得 X1+X2= 29 ,求 m 的值 ? 4 1 ? 2m ? 1 m,X1X2= 所以, 2 2 m ? 2 m ? 1 29 X12+X22=(X1+X2)2- 2X1 X2=( )2-2× =, 即 m2+8m-33=0 2 2 4 解得 m1=3,m2=-11 剖析:由于题目中已明确有实数根,因此必须有△≥0 的先决条件。△=(-m)2- 4×2×(-2m+1)=m2+16m-8≥0,当 m=3 时,△>0;当 m=-11 时,△<0。故正确答案为 m=3。 如果孤立地去看一个事物,就有可能得出片面的甚至错误的结论;如果把有关事 物联系起来去认识,就有可能得出全面、正确的结论。所以,在解题时,指导学生运用 “彼此联系”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 五、如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思维能迅速、轻易地从一类对象转变到 另一类对象的能力,当思维缺乏灵活性时,就表现为思维刻板、僵化或呆滞。它反映了 智慧能力的迁移,善于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解是培养思维 灵活性的有效途径。 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能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的基础知识与 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学会举一反三的本领。 a b c a ? 3b ? 2c 例:已知 = = ,求 的值。 3 4 5 2a ? b ? c a b c 一般方法是:设 = = =K,则 a=3K,b=4K,c=5K。 3 4 5 3k ? 3 ? 4k ? 2 ? 5k k 1 代入所求代数式得: = = 2 ? 3k ? 4k ? 5k 7k 7 ?3b 2 c a ?3b ? 2 c a ? ? ? ? ? ?a a b c a ? 3b ? 2c 1 3 ?12 10 ? 解法 2: = = ? ? 2 a ?b c 2 a ?b1?C a 3 ? ? 3 4 5 2a ? b ? C 7 ? 6 ? ?4 ? 5 ? 7 ? 3 ? 解法 3:考虑到这个知识点的考查通常以填空或选择出现,所以在第一种解法的基 础上,可用特殊值代入求值。即设 a=3,b=4,c=5。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对数学知识的本质反映,也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纽带。数学思 想的方法是通过思维活动对数学认识结构形式的核心,包括作为知识内容的表象概念、 概念体系, 也包括掌握相应知识内容所必须具有思维能力。 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的同时, 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培养,把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知识、技能融为一体,不 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及联系实际的能力。重视数学思想的教育,如集合思 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能事学生针对问题抓住本质,并起 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这样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会 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倍增,事半功倍,达到提高数学素质 的目的。 我们所说思维的灵活性,也是强调多解和求异。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是数学教 学工作者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它主要表现在使学生能根据事物的变化,运用已有的经 验灵活地进行思维,及时地改变原定的方案,不局限于过时或不妥的假设之中,因为客 观世界时时处处在发展变化,所以它要求学生用变化、发展的眼光去认识、解决问题, “因地制宜” “量体裁衣”的思维灵活性的表现。在此意义上也可称发散思维,灵活性 越大,发散思维越发达,越能多解;多解的类型越完整,迁移过程越显著。我们常说的 “举一反三”正是高水平的发散,是对思维灵活性达到一定程度的描述。 六、如何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数学思维的批判性是一种思维品质,它指一个人善于根据客观事实和观点检查自 己的思维及其结果的正确性。具有思维批判性人,对自己所遇到的一切人和事,能根据 一定的原则做出正确的评价;在处理问题时,能够客观的考虑正反两个方面的意见,既 能坚持正确意见,又能放弃错误的想法。在思维活动中善于估计思维材料、检查思维过 程,不盲从、中轻信。思维的批判性来自学生对思维活动各环节、各方面的调整、校正, 即自我意识。这种自我单调的“调整” “校正”又来自学生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只有深 刻的认识、周密的思考,才能全面正确地作出判断。因此,思维的批判性是在深刻性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思维品质。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在思维活动中独立分析和批判的程度,对 面临的问题是循规蹈矩,人云亦云,还是开展独立思考,善于发问,批判性思维实际是 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一个组成部分。 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组成部分相辅相成、彼此参透、互 相促进、互为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有目的有计划地强 化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真正意义上适应素 质 教育对数学教学的要求,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培养。 总之,关于如何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我想,应该是我们广 大教育工作者倍感兴趣的课题。相信通过大家的不断探索,我们一下代的素质一定会长 足发展!
转载仅供参考,版权属于原作者。祝你愉快,满意请采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