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造认知冲突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口才训练 2022-07-02 22:49 编辑:范欢 73阅读

认知冲突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很广泛,也很重要。没有认知冲突就没有学生学习的发生,更不可能有思维的发展。下面我们具体学习下认知冲突。

一、什么是认知冲突?

认知冲突最早出现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的“认知不平衡”观点。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是在认知不平衡时通过同化或顺应两种方式来达到认知平衡的,认知不平衡有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也对认知冲突进行了描述,该理论认为:人类需要内在的一致性,在出现认知不协调时会不断调整建构新的认知以求得心理上的和谐。《论语》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和“悱”精准地刻画了认知冲突产生时学习者的状态——“心求通而未能,口言语而不得”,这种状态能够帮助迅速打开“自我系统”这一学习的大门,并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建构,促进意义学习的发生。现代教育心理学定义认知冲突是指认知发展过程中原有认知结构与现实情境不符时在心理上所产生的矛盾或冲突。面对新知识或新问题,学习者能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去解决时,心理上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一旦当学习者发现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无法解决、或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不一致时,认知冲突就产生了。例如,在小学生在学习“分数”之前,学生认知中只有像1、2、3这样的整数能表示数量。课上让学生“数西瓜”,整数的西瓜学生都能轻松数出,但当呈现半个西瓜时,学生就无法用已有知识解答了,认知平衡被打破导致内心处于一种不协调的状态,这就是认知冲突。

二、如何在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

1.创设生活矛盾情境 激发认知冲突。

在教学中,教学主体的中枢活动包含着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认知结构和情意状态两个方面,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感情交流,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以及学生活动中的矛盾因素,把学生置于矛盾氛围,使学生产生解决矛盾的迫切需要,从而激起认知冲突。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我跟爸爸学设计中为什么要修隧道”等都是从生活中情景设置认知冲突,自然进入新的学习内容。

2. 巧妙设置疑问来制造认知冲突。

如果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时,所提问题的目标指向过分明确,则学生的思维就很顺利,结果来得太容易反而降低了思维的活跃程度,留给学生思维空间太小。我们不妨改变这种模式,设置出一些思维跨度较大的疑问,从而激发他们的认知冲突。

设置认知冲突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参与欲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而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动的重要原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如在学积得变化规律了时老师通过变式教学,连续追问,形成强烈的认知冲突,让学生注意因数与积的等价转化,注意因数与积的前后联系。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系统认识,促进思维的深刻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

通过这样设计贯穿,层层深入到问题的根源,不断地设置认知冲突,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从而大大地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欲望,进而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借助操作和辩论来制造认知冲突。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新教材突出操作的优势,尽可能为学生设计和提供丰富的、易于接受的感性材料,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感知认识。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在辩论中形成系统的、牢固的数学知识。比如在学两点间线段最短和点到直线的距离最短是让学生自己摆一摆、画一画、量一量、比 一比的操作中产生认识冲突再让学生谈自己的解题策略,谈解题过程中的推理感受,对彼此的结论和方法进行辩论。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取感知认识,在操作过程中产生一些数学认知冲突,这样的认知冲突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并且通过操作使得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对概念表象的感知就会越清晰,印象也越深刻,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着极大地推动作用。

4、引发数学猜想来制造认知冲突。

学生对于新知识、新技能,往往抱以好奇、猜测的态度。在教学中,我们不妨让学生去对一些未接触的新知识进行猜想,然后想办法来证明猜想的正确性,以此来完善他们的知识体系。如在学除法估算一节时,老师设计了数学猜想形成较强的认知冲突。当学生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猜测后,再鼓励学生试图证明一下他们的结论。这样学生不但可以对新知的成立与否形成认知冲突,而且能较好的锻炼思维。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对学生学习来说,教师、教材和教学环境都是外因,只有学习者脑中产生的认知冲突是内因。可以认为,没有认知冲突就没有学习的发生,更不可能有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