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是人们后天获得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它反映了事物的现象、属性和联系。在中学阶段不仅是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学会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即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任何教育都不能不培养思维能力。我国古代,就有“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益”之说,法国教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一个平庸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优秀的教师则叫人发现真理。我国的基础教育虽然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力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并没有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很多学生在长时期的“灌输式、抱着走”的教学方式下,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压抑。例如在题海中走过来的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很长一时间都不能适应,主要是离开教师就不会思维
如何系统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
脑就象肌肉一样,越练越发达,史瓦辛格的肌肉也不是几天就连出来的,不停的练习就会有效果。
训练记忆力也是有技巧的,通常的方法是联想法
将你想记住的和熟悉的东西通过联想,组织在一起,记住自己熟悉的东西是很容易,到时候在逆向联想,就得到你原本想记住的东西。
还有我所知道并试过的方法是画图,大脑记忆图象信息比记忆文字符号更在行,把你想记住的东西,通过自己的创意转换成图形画在纸上,而且是不同颜色,五彩缤纷的。到时候只要想那一张张图画就行了。
关于记忆的方法有很多,书店里也有很多,你只要有决心,努力就会有进步的。人到了30岁以后记忆力就开始下滑,所以利用年轻的时候多学一些东西。
1、灵活使用逻辑。有逻辑思维能力不等于能解决较难的问题,仅就逻辑而言,有使用技巧问题。何来?熟能生巧。学数学可知,解题多了,你就知道必须出现怎样的情况才能解决问题,可叫数学哲学。总的来说,文科生与理科生差异在此,不在逻辑思维的有无。同时,现实中人们认为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实际上是思想能力强,并无分文理。而且思想也不是逻辑地得到,而是逻辑地说明。
2、参与辩论。思想在辩论中产生,包括自己和自己辩论。例如关于是主权高于人权还是相反,我认为是保护人权的主权大于人权,不能包括导致国王享用婴儿宴的主权,既必须界定主权,前者有条件成立。导致该认识的原因是有该问题辩论,否则不会去想。
3、坚守常识。其实我很轻松得到关于人权的个人结论,原因是不论大牌专家怎么宏论,我不认同的道理只有一个,我坚守谁都不愿意自己的正当权利被侵犯,除非不得已这样的常识。因为坚守这个常识,就要具体分析主权比如国家保有军队的权利,该权利会在不同情况下要求国民承担不同义务,战时似乎侵犯人权,但这是为每个人安全需要的一种付出,主权必须具有正当性。可见坚守常识及逻辑地得到的结论的重要性。要注意的是,归纳得到的结论不能固守,因为归纳永远是归纳事物的一部分,不可能是全部,它违反部分怎样不等于全部怎样的常识,例如哲学。中国人常常用哲学说明问题,总是从一个一般到另一个一般,所以说而不明,好象不会逻辑思维,谬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