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有什么区别?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都把立德树人作为最终目标。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其基本含义是: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承载着培养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使命。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教育,教育者按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根据学校条件和职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心智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提高实践能力。
二、如何讲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
首先必须吃透教材,理解和领会思政课教材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其次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做到有的放矢;
其三是广泛了解社会,了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其四是还要对其他各个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这样能够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程思政与学科思政有什么区别?
两者内容大同小异,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考研学科教学思政是以思想政治在考研中分布的重点为主,目标较应试化一些。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普及思想教育和政治知识教育为主,基础性较强,没有所谓的重点考点,而是重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四、课程思政目标?
1、课程思政的根本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手段和重要举措,因此,要准确把握课程思政就要首先准确把握立德树人的内涵。
2、课程思政的主要任务是在各门课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目标的实现,需要任务的科学划分及落实完成。大学生政治道德培养、理想信念教育,若仅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途径去实施,就难以体现协同一致和全方位覆盖,会导致主阵地抓不牢、形成教育盲区。
二、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路径
1、改革高校管理和评价体制、制度。
首先,应在管理体制上明确课程思政的主体责任。
2、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广大教职员工思想政治道德水平。
课程思政的实施基础是协同育人,一是所有课程教师的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协同,做到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确保理论方向上的同向通行。
3、组织课程团队,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教学方法等。
在学校党委相关部门、教务处的统筹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本校专业结构和学科特点,组织建立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五、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区别?
要科学认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 辩证关系,必须坚持系统思维、辩证思维,从方法论意蕴把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关系。从概念出发把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关系。
从字面上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似乎只是词汇的排序不同,其概念所指却大不一样。
首先要明确的是,“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都是高度抽象、概括、提炼的词汇。“思政课程”之“思政”,是“思想政治理论”的简称,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常简称“思政课”(即“思政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常简称“思政课教师”;“课程思政”之“思政”,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简称。
其次,从构词上看,两者均属偏正结构,中心项都在后面。即“思政课程”的中心项是“课程”, “思政”是修饰词;“课程思政”的中心项是“思政”,“课程”是修饰词。
因此,结合前文,前者强调的是“思政”这种课程形态,后者强调的是“课程” 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
最后,“思政课程” 是确定的,而“课程思政”则是不确定的。前者指的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是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及 “形势与政策”等“4+1”课程。后者则包括上述 “4+1”课程之外的所有课程。
需要指出的是,“思政课程”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具有两重含义,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不包括“思政课程”;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则包括“思政课程”,若从最广义上来说,从功能论的角度,也包括 “课程思政”所关涉到的课程。
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六、小学如何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一)在情境教学中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是思政课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的爱国教育素材,為此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对教学形式进行合理优化,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引发学生的深刻思考,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感。这是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素材,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指引,根据语文教育的相关要求,对情境的创设做出适当的调整,让学生能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比如在《开国大典》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珍贵的历史资料向学生呈现开国大典的真实画面,通过这样的形式有效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学习体验下培养浓厚的爱国情感。
(二)在互动交流中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是思政课教育的重要一环,这是需要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对学生的价值观念进行合理引导,以互动交流为基础,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并且在对话中帮助学生转变思想观念,让学生能够树立坚定的理想,并且为了理想而努力奋斗。比如在讲解小学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过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且结合周总理的生平事迹,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句话进行深入分析。在互动讨论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可以聊聊自己为何要读书,并且谈谈自身对学习的看法,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坚定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并且通过与他人的沟通,做到全面地认知自我,为了实现理想而制定具有可实施性的行动计划。
七、课程思政可以融入哪些思政内容?
学校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德才兼备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应当挖掘更多的思政内容,将其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呢。
在文学类、历史学类、哲学类专业课程中,教师带领学生畅游文化海洋,领略文学魅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带领学生在浩瀚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游行,感受革命文化的强大力量,培养学生鉴定的信念和爱国主义精神;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哲学的海洋中构筑信仰的灯塔,助力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而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激发学生探索中国哲学魅力的兴趣。
在农学类、理学类、工学类专业课程中,教师可结合环境保护理念,在充满生命绿的农学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增强学生奋斗发展国家农业的责任感。结合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在充满运算与科学的理学中加强科学思维与辩证思维的训练和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击求真理的使命感,在充满创造和制作的工学中引导学生领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积极投身壮大国家的建设工程。
总而言之,专业课程不能只注重于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应在课程中融入相对应思政元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素质操守。古语有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先树人,后树才。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崇高精神的传扬者,教师承担着推进课程思政化建设,实现立德树人的伟大使命。
八、中学思政课程目的?
中学思想课程目底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德育素,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九、课程思政怎么写?
思政课的教师要主动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通过落实新课改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以事说理、以事喻理、以事彰理,既让学生通过生动的实践事例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又让学生自觉以此指导自己的行动,使学生逐渐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观点,在头脑中逐渐构建起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思政课老师还要运用好教学经验,掌握好教学规律,与时俱进地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讲透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以文化人,实现学生思想行为与新时代伟大实践的同频共振。
十、手印检验思政课程?
手印检验是一种实践性的思政课程教学方式,通常是在学生学习相关课程后,通过手印检验的方式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技能。
手印检验通常包括两个环节:一是学生进行手印练习,学习手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二是进行手印检验,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手印任务,检验其掌握程度。
手印检验的目的是通过实践检验,促进学生对思政课程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手印检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政课程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手印检验是一种实践性的教学方式,需要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如果您对手印检验有疑问,可以向专业教师咨询。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