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孟子三章的读后感?
读《孟子》之《告子上.第三章》 有感
战国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权威代表孟子在周游列国时,经常釆用辩论的方式向各国的君主、贤士以及平民百姓传授"仁政"、"爱民"、"为善"等儒家思想。《告子上.第三章》就是孟子借和自己的学生告子辩论"生之谓性"来启迪人们思考人禽之别。
原文
告子曰:"生之谓性。"
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
曰:"然。"
"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
曰:"然"
"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
译文
告子说:"天生的东西就是本性。"
孟子说:"天生的东西就是本性,就像所有的白的东西都叫白吗?"
告子说:"是的。"
孟子说:"白羽毛的白,像白雪的白,白雪的白像白玉的白吗?"
告子说:"是的。"
孟子说:"那么狗的本性像牛的本性,牛的本性像人的本性吗?"
文章虽然简短,但读后让人倍感先贤的睿智:
1,孟子有超强的善辩能力,当告子提出"生之谓性",孟子就从告子的这一观点出发用归谬法一层一层的进行反驳,最终得出"白羽、白雪、白玉的白是一样的","狗、牛、人的本性也是一样的"等错误性结论,以此启发人们思考人与禽兽的区别在于:人是有仁、义、礼、智、信"等善性的,而动物则没有。
2,孟子善于运用心理学的同理等技术,在与人的交流、辩论中,孟子先站在对方的角度,让对方感觉到被尊重和被接受,在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后,再让对方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他本人的观点、立场而转移到自己想要的观点、立场上来。
建党伟业观后感50字?
《建党伟业》这部电影所叙述的故事自19xx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拉开的辛亥革命开始,至1921年6、7月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时止,虽然这短短的十年时间里在历史的长河里或许只不过是一瞬间的功夫,然而这十年又是极其不平凡的的十年,在这十年里,许许多多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著名事件都发生在这十年。
患难之中,方显大爱。看到动情处让我情难自已,眼眶濡湿,如蔡锷与小凤仙车站离别情景,蔡锷将军貌似平静地与小凤仙话别,然而那缓缓流下的眼泪却已经无声地告诉小凤仙,他是怎样一个重情重义的将军!片中蔡锷为了将来讨伐袁世凯而必须要与爱妻离别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奈何,七尺之躯,已许国,再难许卿。”是啊,人说“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这不是说英雄就必须断绝儿女之情,而是面对民族存亡,对国家之大爱与儿女之小爱的取舍。其中不乏英雄之大爱情怀。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