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知难行易,知难行易

199 2025-07-25 07:02

辩论赛,知难行易,知难行易

正好闲着没事,就指点一下吧。

但凡可作为辩论的题目都是不能统一定论的,但你既然已经做了反方,就要坚定的维护你们的立场,起码要把知易行难的道理讲出来。

但你作为四辩,大道理你们的一二辩应该都讲得差不多了,你可以通过驳倒对方的论据而协助你们团队获胜。

人家都说“辩论,不一定要你说的对,你只要证明对方是错的,你就赢了”

对方说知难行易,必然会举孙中山的例子和顺着孙中山的思路提到西方工业革命等等的发展,你可以借此反驳,孙提出知难行易,是为中国更快发展,大胆行动,不要踌躇不前,这是好事,我们支持,但他的动机不能作为知难行易的证据。

西方的两次工业革命反而否定了知难行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大标志是电的发明,而电的发明最大一个应用是电灯,爱迪生恰恰是经过了6000多种纤维材料,才找到了新的发光体——日本竹丝,可持续1000多小时,达到了耐用灯的目的。爱迪生已经知道了肯定会有材料能成功,但请问这世上又有几人能够做到用6000种材料不停地尝试,这难道是说做比明白更容易吗?算是攻其不备吧,提醒一句罢了,不多说了。

开卷无益四辨总结陈词

论题:开卷是否有益 反方四辩总结陈词 众所周知,读书固然有很多好处,然而,并非信手拈来皆可读,所谓“开卷有益”,我方的确不敢苟同,我方信奉的是“好读书莫如善读书”。所以我方观点就是“开卷未必有益”,理由有三: 其一,开卷是否有益首先要看开的是什么卷。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书也不例外,有好坏之分。当今书市,林林总总,卷帙浩繁,其间固然有不少精品力作,但也不乏一些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精神垃圾、文化糟粕。当你开不健康书籍的卷越多,你中毒的几率就越深!君不见,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少年由于整天沉迷于武侠、凶杀、色情等不健康的书籍而导致违法犯罪的事例不胜枚举吗?难道你还能理直气壮地说:开卷都有益吗?! 其二,开卷是否有益还要取决于开卷者的目的。但凡读书者,都抱有不同的目的,真正会读书的人,往往不是见书就读的人,而是有选择性地去读适合自己的书。可有的人只是一味抱着猎奇、寻求感官刺激的态度去读书,更有甚者读书偏偏是去其精华而取其糟粕,专挑那些叫人不走正道的书籍去吸收、去效仿,那后果就可想而知。试问,这样的“开卷”,又何益之有? 其三,“开卷有益”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具有片面性。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一种事物都具有正反两个方面,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的,不可随意夸大,也不应该全盘否定。而恰恰相反,“开卷有益”就犯了把事物绝对化的错误,无限夸大了其好的一方面,而忽视或否定了其不好的一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讲,“开卷有益”也是站不住脚的。 综上所述,“开卷有益”这个成语,作为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自然有它的积极意义,但若作为“开卷”就“有益”的结论,未必妥当。当然“开卷未必有益”这一说法也并不是让大家不去读书,而是说多读那些不健康的书籍便会对身心造成影响。著名作家冰心有句名言:“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我觉得这句话应该成为我们日常阅读的一种标准。一部好书可以使人心灵充实,明辨是非;而一部格调不高或内容不健康的书,就像文化百花园中肆意滋生的稗草和“罂粟”,这些东西不但无益,而且危害甚大。因此,我方认为,开卷未必有益,关键在于看你开什么卷、如何开卷。 最后,用著名教育家徐特立的一句话同大家共勉,“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愿我们进一步养成“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使我们的物资大家园始终充盈着一股浓浓的书香气息。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