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狗为什么不会流汗 ?
狗和人一样,也有外分泌汗腺和顶泌汗腺两种汗腺。但是,狗和狼等犬科动物,身体里的汗腺并不是非常发达。它们汗腺的分布也和人类有所不同。用于调节体温的外分泌汗腺,只分布在四个爪子的肉垫上,而且非常少。所以,狗从表面上看起来就像是不出汗一样。
人类通过出汗来散发热量,调整体温。人的外分泌汗腺分布在全身的皮肤上,在炎热的时候或者运动之后,起到降低体温的作用。
而顶泌汗腺位于腋下和阴部,和体温调节没有什么关系。顶泌汗腺所分泌的液体本身是没有气味的,但是和皮脂混合之后就会繁殖出细菌,散发出很强烈的气味。
而狗则有很大的不同。引起它们体臭的顶泌汗腺,是分布在它们全身的。而外分泌汗腺,只分布在爪子下面的肉垫上。所以,狗不能像人一样,通过出汗来调节体温。因为它们的身体一旦热起来就很难降低体温,所以狗非常怕热。
但是,仅靠爪子出一点汗,是无法降低体温的。只要觉得有一点热,它们就会张开嘴,伸出舌头,大口大口地喘气。
这样做可以分泌大量的唾液来代替汗水。也就是说,狗通过使唾液蒸发来散发热量,降低体温。它们大量地流口水,通过口水蒸发吸热来降低体温。
如果试着把手举到狗的嘴旁边,就会发现它们呼出的都是热气。狗呼出的气体要比吸进的气体温度更高。它们通过大口大口地快速呼吸,可以散发出体内的很多热量,从而降低体温。在炎热的时候,狗会伸着舌头,呼吸也会很急促,而这并不是因为它们处在特别兴奋的状态,只是为了散热。
但是,在非常热的时候,光靠这种方法,是无法顺利降温的。所以,狗很难降低自己的体温。特别是哈巴狗、喇叭狗、狮子狗和吉娃娃犬等头很小的狗,因为呼吸器官较短,所以不善于调节体温,特别怕热,所以主人应该多加注意。
约翰尼不怎么喜欢空调之类的人工冷气。它会经常喝水,用爪子刨门口凉凉的水泥或者院子里的土,趴在通风凉快的地方,让自己感觉不那么热。
狗比人对于炎热更加敏感,而且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环境。所以主人应该注意,尽量能让爱犬过得更加凉快、舒服。
接下来一个问题是,你所饲养的是公狗还是母狗?或者是同时饲养的公狗和母狗?结果有超过一半的人养的是公狗。是不是因为在日本还是用来看家护院的狗比较多呢?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二、狗狗鼻子发热但还是湿的是怎么回事啊?
正常状况下应该是湿湿凉凉的,38.5是标准温度。
1、有可能是手太凉,就感觉狗狗的鼻子热。
2、环境温度高也会热,比如炕头、空调房等。持续一段时间观察一下看看再说,捏起狗鼻孔如果有白色鼻涕或清水鼻涕,可能感冒。
3、可能是肠胃感冒。最好带狗狗去医院看医生。
鼻子湿湿凉凉的才是健康的表现,但不是流鼻涕哦 注意观察。
科学研究发现,在狗狗睡觉、刚醒、安静的时候,它的小鼻子都可能是干的,有些热,但这都是正常的情况,而且在狗狗正常活动之后它的鼻子就会慢慢地清凉湿润了。
此外,比如说在冬天的时候,开了空调、暖气,环境温度比较温暖但是空气比较干燥,此时狗狗的鼻子也可能会发热干燥,但这也属于正常的环境影响之后的表现,及时的给狗狗补充水分,这种情况也可以得到缓解。
扩展资料:
犬饮食中毒急救方法:
1、冲洗狗狗的毛发,防止更多有害物质进它的体内。
2、先查看狗狗吃了什么药物,把药物标签或药物一起带着送医。
3、如果您知道狗狗吞食哪些东西,请您将这些东西及容器一起带给兽医看。
5、如果兽医让您先用呕吐剂给狗呕吐,一般只有在狗狗吃了有毒物质后30分钟内呕吐才有效。
坏习惯的纠正
使是最可爱的狗,在有限的家庭环境中都可能养成令主人 讨厌和不高兴的习惯。从小就开始对狗作顺从训 练,可以防止产生坏习惯,而防患于未然总比有了坏习惯再去纠正来得容易些。
你如果发现狗儿在家里的一些行为 是有害的,就得再回到某些基 本训练上,采用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纠正办法,使你的狗儿服从。
请记住,狗不会故意去做坏事来报应自己的主人:人类喜欢使用惩罚手段的这种特性并不使用于犬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养犬常识 百度百科-狗
三、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哪里? 大脑, 小脑, 脑干?
体温调节
体温调节是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人体的体温调节是个自动控制系统(图9-5)。控制的最终目标是深部温度,在图9-5中以心、肺为代表。而机体的内、外环境是在不断地变化,许多因素会干挠深部温度的稳定,此时通过反馈系统将干挠信息传递给体温调节中枢,经过它的整合作用,再调整受控系统的活动,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体热平衡,达到稳定体温的效果。
一、温度感受器
(一)外周温度感受器
皮肤和某些粘膜上的温度感受器,分为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两种。它们将皮肤及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传递给体温调节中枢。人类在实际生活中,当皮肤温为30℃时产生冷觉,而当皮肤温为35℃左右时则产生温觉。腹腔内脏的温度感受器,可称为深部温度感受器,它能感受内脏温度的变化,然后传到体温调节中枢。
(二)中枢温度感受器
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和脊髓都有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神经元:在温度上升时冲动发放频率增加者,称温敏神经元;在温度下降时冲动发放频率增加者,称冷敏神经元。在下丘脑前部和视前区温敏神经元数目较多,网状脑干结构中则主要是冷敏神经元,但两种神经元往往同时存在。中枢温度感受器直接感受流经脑和脊髓的血液温度变化,并通过一定的神经联系,将冲动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二、体温调节中枢
(一)体温调节中枢的部位
根据对多种恒温动物脑的实验证明:切除大脑皮层及部分皮层下结构后,只要保持下丘脑及其以下的神经结构完整,动物虽然在行为上可能出现一些缺欠,但仍具有维持恒定体温的能力。如进一步破坏下丘脑,则动物不再能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以上实验说明,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位于下丘脑。一般认为它应包括视前区——下丘脑前部和下丘脑后部。已如前述,在视前区——下丘脑前部存在着较多的热敏神经元和少数冷敏神经元。实验还证明产热和散热的反应均可由刺激此区而引起:当这一部位加温时,热敏神经元兴奋,促进散热反应;如使其冷却时,冷敏神经元兴奋,促进产热反应。如果以上述温度刺激下丘脑后部,效果不显著,以电刺激下丘脑后部则能使骨骼肌紧张性增强,增加产热。因此,现在认为视前区——下丘脑前部接受温度刺激后,把信息传到下丘脑后部进行整合,调节产热和散热的过程,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二)调定点学说
关于体温调节的机制,即如何把体温维持在37℃这一水平上,一般用调定点学说来解释。这个学说认为,人和高等恒温动物的体温类似恒温器的调节。调定点的作用相当于恒温箱的调定器,是调节温度的基准。下丘脑前部视前区的温敏神经元与冷敏神经元起着调定点的作用。这两类神经元活动的强度依下丘脑温度的高低而改变,其变化的特点,呈钟形曲线,如图9-6所示。这两条曲线的交叉点,就是已经调试完毕的体温基准点,简称调定点。正常人此点温度定为37℃。若流经此处血液的温度超过37℃时,温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引起散热过程加强,产热过程减弱;如流经此处的血温不足37℃时,则引起相反的变化。皮肤温度感受器的传入信息,通过中枢整合作用,也可影响调定点的活动。
在正常情况下,调定点的变动范围很窄,但也可因生理活动或病理反应发生一定的改变。如细菌感染导致发热,致热原可使温敏和冷敏两类神经元活动改变,调定点上移(如38℃)。调定点上移后,产热与散热过程将在较高的水平(38℃)上达到平衡。解热镇痛药的作用机制,就是使调定点下降,从而使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
三、体温调节的效应器及反馈效应
当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将体温的调定点确定后,它就发出传出信号,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在此温度上达到平衡。当体温略有升高,超过了调定点,则使骨骼肌的紧张度下降,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减少,血管扩张,皮肤血流量增加,汗腺分泌,散热增加,使体温回降到正常调定点水平。当温度略有降低,低于调定点,则使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汗腺停止分泌,骨骼肌紧张度增加以致出现寒战等反应,甲状腺素的分泌也增加,代谢提高,产热增加,使体温回到正常调定点水平。
四、大脑皮层的作用与行为性体温调节
去大脑皮层动物的体温,虽然仍可保持正常,但对环境中的冷热刺激的反应明显迟钝。这说明大脑皮层在体温调节中有重要作用。机体可通过条件反射对体温进行调节。与寒冷或酷热有关的视觉和听觉刺激均可使机体代谢水平升高。在高温或低温场所工作的人员,环境中冷或热的刺激与作业时间和地点等条件多次结合可形成条件反射,使机体习惯于环境。
此外,人类的体温还有行为性的调节。机体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活动来调节体温。又如,人类还可以创造人工气候使温度更为舒适。
五、体温异常
人体调节体温能力有一定限度。如环境温度长久而剧烈的变化,或者机体的体温调节机构发生障碍,产热过程与散热过程不能保持相对平衡,就会出现体温异常。
(一)中暑与发热
人在高温环境中或在夏季炎热的日光下,体内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发散,引起体热过度蓄积和体温失调,会造成中暑。其突出表现为体温升高,重者可达40℃以上时,可出现头痛、头晕、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甚至意识丧失等症状。长时间的体温过高可能引起体温调节中枢机能的衰竭,造成严重后果。
发热是许多疾病所伴随的症状,如细菌毒素等致热原进入机体后,使调定点升高,体温可达38℃以上。发热会引起机体不适感,消耗体力,增加心脏负担等。
(二)体温过低
在低温环境中,如果体温中枢的调节,使产热量不足以抵偿散热量时,正常体温就不能维持而逐渐下降。
由于体温适当降低,可使机体代谢率下降,组织耗氧量亦降低,可以消除或减轻因缺氧对细胞的损害。因此,临床上可用人工低温麻醉的方法进行大型外科手术,也可用人工低温方法保存组织器官供临床器官移植之用。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