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免疫调节的概念是什么?试分析机体为何要实施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是指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之间,以及与其它系统如神经内分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免疫应答以最恰当的形式维持在最适当的水平。 免疫调节可比喻为机体的交响乐队, 配合好--识别和清除抗原,对自身成分产生免疫耐受,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二、免疫增强剂与免疫刺激调节剂的区别
免疫增强剂
通过不同方式,达到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一类免疫治疗药物。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的疾病及免疫缺陷病。免疫增强剂种类很多,按其作用的先决条件可分为三类:
(1)免疫替代剂,用来代替某些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生物因子的药物。按其作用机制可分为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药物,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药物,提高体液免疫功能的药物等;按其作用性质又可分为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和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按其来源则可分为细菌性免疫增强剂及非细菌性免疫增强剂。
(2)免疫恢复剂,能增强被抑制的免疫功能,但对正常免疫功能作用不大。
(3)免疫佐剂,又称非特异性?刺激剂(见免设佐剂)。常用的免疫增强剂如:卡介苗、短小棒状杆菌、内毒素、免疫核糖核酸、胸腺素、转移因子、双链聚核苷酸、佐剂等。
免疫刺激调节剂
该类药物对治疗免疫功能低下、某些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及恶性肿瘤,均有一定疗效。大多是生物制品,如卡介苗(BCG)、内毒素等;少数是一些人工合成的化学药物如左旋咪唑(lev-amisloe)和梯洛龙(tilorone)等。它们有的可以激活补体,有的可以促进巨噬细胞的活性,有的可以非特异性地增强T、B淋巴细胞反应,有的可诱导干扰素产生。据研究结果发现,免疫调节剂中的转移因子、胸腺素、干扰素、左旋咪唑、免疫核糖核酸等,对正常的免疫功能不产生影响,但可增强已经低下的免疫功能,调节免疫反应。如左旋咪唑是一种广谱抗蠕虫药四咪唑的左旋体,经实验及临床证明,它对正常人和健康的动物的免疫功能影响极小或无影响,但在低免疫应答的病例中,能增强各类抗原的皮肤迟发性变态反应;并增强淋巴细胞介质的产生。当吞噬细胞和T细胞功能低下时,左旋咪唑可使其恢复正常。左旋咪唑对免疫应答的调节功能与其剂量有直接关系。当高剂量时,常可造成免疫抑制现象。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复发性及慢性感染、肿瘤、类风湿疾病、病毒感染后的低应答性疾病等。
三、什么是免疫细胞膜分子
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是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膜表面,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这种现象叫胞吞.胞吞使一些不能穿过细胞的物质如食物颗粒、蛋白质大分子等,都能进入细胞之中,形成液体或固体小泡(食物泡).胞吞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1 免疫调节的概念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并不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也不能直接清除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的细胞.对付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要靠免疫调节.免疫调节是依靠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来实现的.
2 免疫调节的层次
1、自身调节:免疫系统内部的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的相互作用.
2、整体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3、群体调节:MHC的种群适应性
免疫应答作为一种生理功能,无论是对自身成分的耐受现象,还是对“非已”抗原的排斥都是机体的免疫调节机制的控制下进行的.免疫调节机制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关键,如果免疫调节功能异常,对自身成分产生强烈的免疫攻击,造成细胞破坏,功能丧失,就会发生自身免疫病.如果对外界病原微生物感染不能产生适度的反应(反应过低可造严重感染,反应过强则发生过敏反应),也可造成对机体的有害作用.因此,免疫调节机制不仅决定了免疫应答的发生,而且也决定了反应的强弱.这一调节作用是精细的、复杂的.调节功能是作用于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多个环节.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