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图甲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
(1)草原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d呼吸作用和e分解作用;能量进入群落的途径是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估算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如鼠)的种群密度.若多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基本不变,说明该鼠种群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因此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图丙属于增长型,说明该鼠种群数量会逐渐升高,这将直接导致牧草被大量捕食,使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3)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乙中B表示鼠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的去向: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因此B的能量除图中所示去路外,还有一部分未被利用.
故答案为:
(1)d、e a
(2)标志重捕法 稳定 牧草被大量捕食
(3)调节种间关系
(4)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未被利用
二、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
选A,因为生态系统中能量利用是从太阳能开始,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到最后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是单向流动的,不能循环。
三、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分为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两大类B.生态
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A错误;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既可来源于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也可来源于无机环境,B错误;
C、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和牧草均有利,C错误;
D、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能产生一些可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就是化学信息,D正确.
故选:D.
四、(2014?鹰潭二模)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
(1)弃置耕地形成的群落属于次生演替;
(2)在2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2只,则该种群密度是40×(30÷12)÷2=50只/hm2;
(3)因为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的,所以能量沿“植物→田鼠→鼬”的流动是单向的,而且是逐级递减的,因为能量有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离开生态系统,根据表格计算能量从田鼠到鼬的能量传递效率是2.25╳108÷7.50╳109=3%;
(4)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5%~8%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大多数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5)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6)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中以CO2形式流动的是①②⑤⑥;硝化细菌属于自养生物.
故答案为:(1)次生
(2)50
(3)逐级递减 3%
(4)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热能
(5)生物的种间关系
(6)①②⑤⑥甲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