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您的提问!
为了将平时学习所掌握的知识在考场上充分发挥出来,调整好考生的生理和心理状态,那是必需的,否则将影响考生正常发挥、考不出真实的水平。这里(从家长角度)回答一下心理状态调整问题。作为家长,在考前对考生心理状态的影响十分重要,因此不可轻视。
家长在孩子考前一般都十分甚重,不厌其烦地谆谆告诫孩子千万要小心、一定要细心等等;或一再鼓励孩子,爸爸妈妈相信你一定能考出好成绩……殊不知,家长越是这样,孩子越是紧张,生怕考不好,辜负家长一片苦心。那么家长到底应该如何做才好呢?
其实,家长除了为孩子做好后勤工作而外,最好装作如无其事的样子,这样孩子才会安心。要知道,任何一个考生都想考出好成绩,不需要别人絮絮叨叨提醒和鼓励。如果家长一定要说些什么来安慰孩子的话,那么,一定要这样说(当年我就是这么说的):儿子,不要担心,如果考不好的话,明年复读一年。复读一年准备得更充分,会比今年考得学校更理想。
事后,孩子跟同学说,正是爸爸这句话使他大大减轻了思想压力。
当然,要想考得好,学得好是基本前提。但是,在学得好的前提下,调整好孩子心理状态是必要条件之一。我想,孩子之所以能够考上北大,或许真得与我的这句安慰的话有一定的关系。
(1)如何提高孩子考试的心理素质:
6个方法解决考试焦虑问题谢邀!
谈到考试,总是伴随着很多的压力和焦虑。有些学生甚至因为考试焦虑,不得不放弃考试的。很多孩子因为担心,在临考前通宵看书,身心俱惫,反而更加耽误学习。马上要考试的时候,孩子们又开始各种担心,担心会出现失误了,担心这次没有准备充分了,担心发挥失常了,越担心越没有信心。孩子们在面对考试的时候,也越来越回避和不敢面对。
孩子们这样的表现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考试焦虑”。
什么样的人会比较容易出现考试焦虑?其实往往是平时学习成绩比较好,或是自己和家长对自己要求比较高,感受到比较大压力的学生身上较为容易出现焦虑。因为这个类型的学生,对考试和成绩抱有很高的期待,一旦不如其所意,就可能会陷入无休止的焦虑之中,引发失眠、紧张、手脚颤抖和头痛等等,从而影响到学习和正常的生活。
引发考试焦虑的原因一般如下:
1、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竞争心理。
不管是社会还是环境总给到我们这样的印象,如你想要更好的机会,似乎只有通过考试才能获得,比如更好的大学、更好的高中、甚至更好的小学。结果造成很多人就把学习成绩好坏作为评定学生能力高低和品德好坏的标准,甚至由此来评定其是否失败。这样导致了学生们总是要去竞争,甚至是被迫去进行过度的竞争。
2、内心的恐惧感。
之前的成功带来多大的荣耀和赏识,失败后就可能遭受多大的挫败和批评。这种落差想想都会让人心生恐惧。也怪不得孩子们会把考试成绩好坏当做他们是否值得被爱的标准。成绩不好就不被爱,怎么不恐惧。
那要如何才能避免考试焦虑症的发生呢?
第一,要对考试有正确的认识。
到自己所能做出努力的百分之八十就好了,可以问心无愧,不留遗憾了。
第二,做好充分的准备。
做一件事情,如果可以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是可以消除不必要的恐惧与焦虑的。对于考试前准备来说,孩子们可以尝试与同学集体温习,互相讨论,多做模拟试卷,熟悉答题的方式;在考前提早去学校,把前一天温习的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好好的休息,把大脑调整到最佳状态就可以很好地参加考试了。
第三,生活要有规律,保持身体健康,这是考试成功的必要条件。
对待考试不应该太过特殊,而应该大致按照自己原来的生活规律来进行。若是考前还通宵达旦,这个本身就很影响身体机能和大脑的发挥。
第四,充分利用时间。
充分利用时间并不是让孩子们无时不刻地学习,也不是说充分利用时间就不给孩子玩乐的时间。而是建议孩子们在学习的时候提高学习效率,在玩乐的时候轻松享受。劳逸结合,才是学习的最佳状态。比如长时间段的复习可以配合一些音乐和简单的运动,一小段距离的散步,这样不但可以松弛自己的神经,让自己的精力充沛,做起事来也更加事半功倍。
第五,多和父母沟通。
让父母清楚明白自己的能力,也可以把心中不安和不如意的事说出来,有关学业上的问题则可以向老师求助。
第六,学习一些放松的小技巧。
放松的小技巧可以有效消除精神压力,比如深呼吸放松法(腹式呼吸法),比如抓紧放松手指法,比如冥想放松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