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科普丨疫情期间,如何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口才训练 2022-05-28 18:31 编辑:龚承 174阅读

少吃外卖多运动,多聊天,多和家人一起做家务[呲牙]

这场疫情,让孩子们在家可憋坏了,家长们在家是一番一番得发愁,不上学在家真的是穷尽脑汁也不知道怎么陪伴了,有的耐心用完了,有的智慧用完了,有的新鲜感没有的,有的直接就躺平,怎么快速让孩子安静就怎么来了(这句话懂得家长都懂哈)。

最近读了一篇文献《新冠肺炎期间的 0~6 岁居家儿童运动指导建议(第一版)》,是由全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儿童早期发展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再结合各个防控和运动指南,针对0-6岁儿童在疫情期间的居家活动给出的几项建议,我想分享给家长们:

其实运动的形式包括很多种,比如日常活动、玩耍、体育锻炼、学习活动等,在家的日子,不必只拘泥于某些固定的类型,但不管做哪种类型的运动,最好要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是安全,防止撞伤、跌伤、烫伤、划伤等事件的发生,毕竟如果发生这些事件,还得去医院,最近去医院应该是每个家长都比较头疼的事了,所以安全很重要,玩归玩,不要忘乎所以;

其次是要做孩子感兴趣的运动,不要强迫,毕竟呆在家的日子好枯燥,孩子也一样会觉得情绪低落,不要把彼此都惹毛了,而且喜欢做的事情,才会做的持久,为了保持运动的连续性,兴趣很重要;

然后是要方法得当,大运动和精细动作最好都能兼顾,通俗来说,比如跳绳是大运动,画画是精细动作,两者都兼顾上比较好,可以以游戏的形式来进行,比如亲子跳绳,亲子涂鸦等等;

再然后是强度要适中,不能极左,也不能极右,尤其是已经很久都没动过的宝宝,要从小强度开始,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切忌一口气吃成胖子和拔苗助长,最好以宝宝心跳呼吸增快,微汗为宜,如果宝宝出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等情况,则应减小运动量,过度疲劳也会让孩子觉得很不舒服,情绪低落。

经常有家长问我能不能带宝宝去没人的地方放放风,其实,只要不是疫情非常严重的地区,是可以带宝宝到人少,空旷的室外活动活动筋骨的,外出的时候做好防护就行;

不同年龄段的宝宝也有不同的运动类型,指导建议中做了如下一些推荐,大家可以参考,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创新,我感觉家长们平时和宝宝玩的游戏,比这份指导建议中的要多多了。建议如下:

0-1岁的宝宝:

运动时间:每天总体运动时间不限,多则为好;

运动类型:俯卧、翻身、爬行、抓够玩具、藏猫猫、照镜子、按摩操、亲子瑜伽、追爬、钻洞等;

运动目标: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锻炼宝宝的眼睛追视、抬头、翻身、坐、爬、站立、行走、抓握等能力;

1-3岁的幼儿:

运动时间:每天总体运动时间至少3小时,可间歇进行,以大运动为主的锻炼活动时间每天至少1小时;以亲子游戏为主;

运动类型:如双人双脚、绕障碍跑圈圈、追泡泡、小兔蹦蹦跳、接球游戏、韵律操、串珠子、搭积木等;

运动目标: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儿童进行跑、蹦跳、攀爬、投掷等运动;

3-6岁儿童:

运动时间:每天身体累计的活动总时间应达到3小时,其中,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时间达到1小时;

运动类型:如家务活动、整理玩具等、玩耍游戏(包括移动类游戏、姿势控制、物体控制和肢体精细动作控制类游戏)、障碍跑、抓人游戏、徒手操、金鸡独立、过独木桥、前滚翻、滚南瓜、小动物爬行、折纸、搭积木等。

运动目的:促进儿童的协调能力、平衡能力、灵敏性、身体各部位的力量等均衡发展;

关于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

2岁以下:尽量不接触电子产品,;

2~6 岁:每天电子屏幕时间累计不应超过1小时,越少越好;每次屏幕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年龄越小,时间应越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