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有哪些?应如何克服?

口才训练 2022-08-15 16:05 编辑:包梵 258阅读

普通心理学认为,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刺激物的认知等复杂成分。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由于个人成长、环境改变、社会就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面对自己情绪的变化更是经常感到不知所措。   

一、大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一)频繁情绪波动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后期,情感丰富且极易波动,由于受生理发育、心理发展和客观环境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变化较为明显。这种频繁情绪波动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身体健康等无不产生影响。   

(二)持久性的消极情绪   

1、焦虑。焦虑是十分常见的现象,是一种类似担忧的反应或是自尊心受到潜在威胁时产生担忧的反应倾向,是个体主观上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的不安感,是紧张、害怕、担忧混合的情绪体验。人们在面临威胁或预料到某种不良后果时,都有可能产生这种体验。   

2、抑郁。抑郁症状不单指各种感觉,还指情绪、认知与行为特征。抑郁最明显的症状是压抑的心情,表现为仿佛掉入了一个无底洞或黑洞之中,正被淹没或窒息。抑郁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低落、消沉的情绪体验,它常常与苦闷、不满、烦恼、困惑等情绪交织在一起。   

3、嫉妒。是指他人在某些方面胜过自己引起的不快甚至是痛苦的情绪体验。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说“嫉妒是万恶的根源,美德的蟊贼”。嫉妒是自尊心的一种异常表现,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嫉妒是一种情绪障碍,它扭曲人的心灵,妨碍人与人之间正常真诚地交往。   

4、愤怒。愤怒是由于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愿望相违背,或因愿望无法实现时,人们内心产生的一种激烈的情绪反应。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愤怒发生时,可能导致人体心跳加快、心律失常、高血压等躯体性疾病,同时还会使人的自制力减弱甚至丧失,思维受阻、行为冲动,甚或干出一些事后后悔不迭的蠢事或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情绪管理,就是用对的方法,用正确的方式,探索自己的情绪,然后调整自己的情绪,理解自己的情绪,放松自己的情绪。情绪的管理不是要去除或压制情绪,而是在觉察情绪后,调整情绪的表达方式。有心理学家认为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这样说,情绪固然有正面有负面,但真正的关键不在于情绪本身,而是情绪的表达方式。以适当的方式在适当的情境表达适当的情绪,就是健康的情绪管理之道。情绪管理就是善于掌握自我,善于调制合体调节情绪,对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应能适可而止的排解,能以乐观的态度、幽默的情趣及时地缓解紧张的心理状态。   

二、大学生情绪优化的策略   

大学生在解决自己面临的情绪问题的同时,还可以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的良性情绪。具体而言,可以采用如下的策略来优化情绪:   

(一)建立合理化的信念   

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至少应该意识到:

第一,生活不是做数学题,也不是简单的逻辑推理,少一些“应该”、“必须”、“一定”等绝对化要求,多一些弹性思维,灵活机动和随机应变。

第二,避免认识上的以偏概全,一次失误或失败并不代表永远的失误或失败,也不代表自己彻底的无能和无望。生活不只有简单的黑白、对错的二分法,还有许多的弹性空间和可变通领域。

第三,不要灾难化、苛求化、过度化,没有什么是糟糕至极,不要随便就觉得“完蛋”,因为“天无绝人之路”,“上帝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会打开另一扇窗户”。注重需要的合理化,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1、区分需要合理与否。人的需要复杂多样,我们大学生也不例外。面对自己的需要,我们必须理性地分辨自己的需要是否合理。那么,怎么区分合理需要呢?基本的标准就是要看你的需要是否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否有利于身心健康,是否符合具体客观条件。   

满足需要适度,不可贪得无厌,也不可过分压抑;满足需要的方式要合情、合理、合法;需要满足以自己的感受为主,不要盲目地与他人攀比,甚至“打肿脸充胖子”,徒增心理压力,经济压力和烦恼情绪;确定适当的需要满足标准。   

2、培养高层次需要。把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作为高层次的需要。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无近犹”,大学生应该志存高远,积极培养高层次需要。既要培养对于科学文化知识的认知需要,也要培养对于学业、事业成功追求的成就需要,还要适当兼顾活动的需要,归属需要,交往需要等。只有有了高远目标的大学生活才是充实快乐的。   

(二)培养情绪的觉察和管理能力   

1、学会情绪的自我察觉。古人云:“吾日三省乎吾身”。其实,对于情绪,我们也要学会自我观察。我们可以写心理日记,把自己的每一天的情绪记录下来,找到自己的情绪节律周期。   

2、培养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我们要学会准确了解自己的真情实感,学会克服冲动,延迟满足,学会情绪调适,避免过度沮丧。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末期的青年期,随着进入新环境,可能会出现适应性问题,表现为情绪上的焦虑甚至是恐惧,另外,因为是校园过度到社会的重要时期,个体会陷入对生命的思考,可能会比较迷茫“人为什么活着”等哲学问题,伴随着抑郁、狂躁、焦虑、冲动。应对考试伴随考试焦虑、就业伴随就业焦虑等。人际交往方面由于大学的群居性,出现问题的可能性较之前增多,若长期问题可能会造成自我认同感降低,形成各种情绪障碍。这些都是可能出现的问题,但不必太过紧张,应积极处理好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