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带孩子时,控制不住情绪该怎么办?

口才训练 2022-08-31 19:26 编辑:冉安 275阅读

谢谢悟空邀请:

当你带孩子,出现情绪失控时,需要马上离开孩子,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发泄和调节,直到确认自己的情绪平复了,再回到孩子身边。

情绪是我们的身体语言,当我们的情绪处于正常状态时,我们的思维和行为都是适切的,看待问题的角度也比较客观和全面。

在面对孩子时,如果情绪失控,表现出来的不耐烦、指责、甚至打骂,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让孩子丧失对你的依赖安全。

如果是因为孩子的问题导致出现情绪波动,首先要冷静,冷静,再冷静,指责的话也不要轻易就冲口而出,更不要在气头上随意给孩子下结论,先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发生的问题,尝试去理解和支持。

很多时候孩子的行为或者导致的结果会让人一时无法接受,但先要在自身的教育上找原因,即便是惩罚,也是需要合理的、尊重的、有教育意义的方式方法!

最懒惰的教育,就是打骂孩子!

你好

控制情绪不是太好的办法。控制意味着压抑。压抑的愤怒总会找机会爆发出来。

常见的是“忍”+“忍不住发火”

我们很容易对孩子发火。

原因是

1,孩子还小,不会反抗,对他发火暂时看来没什么后果。有人这样描述他跟父母的关系,“生下来就是给妈妈肆无忌惮辱骂的”。这种放松,放肆的感觉容易过分。

2,父母跟孩子心理上过度融合,孩子不听话会激起过度的情绪反应。

总体来说,父母要注意,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会逐渐有自己的想法,试图完全控制孩子可能会适得其反。而且容易激发自己的怒火。

为了孩子的未来还有家长的身心健康,建议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才能以宽容和爱的心态来看待孩子。

小孩爱乱发脾气,家长该如何引导宝宝学会情绪调节?

小孩爱乱发脾气,是负面情绪的表现。

百度百科对负面情绪的定义是:心理学上把焦虑、紧张、愤怒、沮丧、悲伤、痛苦等情绪统称为负性情绪(negative emotion),有时又称为负面情绪,人们之所以这样称呼这些情绪,是因为此类情绪体验是不积极的,身体也会有不适感,甚至影响工作和生活的顺利进行,进而有可能引起身心的伤害。

而情绪是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人生来就有情绪,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只不过负面情绪让人开心愉悦,而负面情绪是不积极的体验。

生活中大人会有情绪,孩子也会有,当孩子有负面情绪的时候,家长该如何引导宝宝学会情绪调节?

首先,要教孩子认识情绪。孩子刚出生就会哭,会笑,会有情绪,但是孩子并不会表达,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家长就可以教孩子认识情绪。

我女儿小海豚从13个月开始认识了开心、伤心、哭、困了、惊讶等表情,我会做出各种不同的表情,让她告诉我分别是什么。之后,我会告诉她,你做一个哭的表情,做一个笑的表情,做一个惊讶的表情……逐渐地这些情绪内化于心。

每当她不开心的时候,她会告诉我,妈妈,海豚饿,不开心了;她想睡觉,会告诉我,妈妈,海豚困了。当我给她一个惊喜时,她做出惊讶的表情,之后就开始鼓掌大笑,并告诉我,妈妈,海豚开心。

即便在孩子小时候错过了教会孩子情绪词汇的时机,现在就逐渐将情绪词汇在生活中使用,为时不晚。

因为,只有孩子清晰地认识情绪才能用合适、合理的方式表达出来。

其次,要让孩子多听到这些情绪的词当孩子认识简单的情绪词后,我们要不断地使用,让孩子加深印象。用成长型思维夸赞孩子,并用一个词来形容孩子的行为。

比如,孩子主动整理了玩具,我们不要直接说,宝宝,你真棒,宝宝,很厉害哦。

我们可以这样说,宝宝,今天你主动整理了玩具,我们家的爬行垫特别的整洁,玩具也很整齐,你的行为是有条理的表现,妈妈为你的成长感到开心。

这样做既鼓励了孩子的行为,也让孩子知道她的行为是有条理的,而且让妈妈感动很开心。

再比如,孩子想出去玩,但是下雨了,孩子在家大哭。

家长可以说,宝宝,你喜欢出去玩,但是今天下雨了,出去玩可能冻感冒,这会让宝宝感到沮丧,雨过天晴了,我们就可以出去玩了。当宝宝情绪平复之后,我们可以说,宝宝,你的这种行为是有毅力的表现,妈妈成长了,妈妈很感动。

孩子听到的情感词汇多了,在各种场合使用也会得心应手,逐渐内化于心,就可以自然表达情绪。

再次,家长要有耐心往往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家长也容易着急,认为孩子不可理喻或者无理取闹。

当孩子有负面情绪,发火,耍脾气时,家长要先冷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耐心抚慰孩子。

这样一方面孩子会受家长淡定态度的影响,以家长为榜样,学习家长的良好行为,另外一方面,孩子看到家长很平和,家长很有很高的包容度和接纳度,孩子的负面情绪也会逐渐得到改善。

最后,用情感引导的方式育儿《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主要讲述了如何用情感引导式育儿来帮助孩子认识情绪、疏导情绪,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爱孩子是为人父母一辈子的主题,当我们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并用恰当的方式教孩子认识情绪、分辨情绪,有耐心地引导孩子并使用情感引导式育儿的方法来培养孩子。

这样孩子在发脾气,遇到负面情绪时,会逐渐地学会自我排解。

孩子爱发脾气,确实闹心,想解决这个问题,先要了解原因。小孩哭闹,大致分两种情况:2岁以下的婴幼儿,发脾气是遇到了难题,比如饿了、尿了、摔跤了,需要大人帮忙。

2岁以上的孩子哭闹,大多带有更多情绪,或社交属性。这时,有两种错误的回应方式是值得提醒的:

一是发比孩子更大的脾气,在气势上压倒孩子,让孩子服从;二是给孩子贴标签,“你太无理取闹了,不是好孩子”,“你要像个男子汉,你不能哭”。这些做法没有帮助孩子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这个妈妈喜欢在孩子学习过程中纠正孩子的错误,孩子不耐烦是正常的。想想我们工作时,旁边有个人盯着,还总指出我们的错误,不是也很烦吗?

孩子犯错,不要马上去纠正,要让他有完整的学习时间段,在孩子全部完成之后再集中订正错误。比如孩子抄写生字,全部抄完了再帮他检查。写错的字帮他圈出,告诉他这是错了笔画,还是错了偏旁等。还可以借此帮孩子总结他易犯的错误,做个小小复盘,让孩子“长记性”。

与孩子沟通时,少给孩子下命令,有要求时向孩子表达期待。命令的语气容易引起孩子的“反作用力”,也就是对抗。换个技巧,比如说“把字写工整,笔顺要对!”就是命令式,改成“你写字时认真些,这个我们说过很多次了,你要记住。看你字写得漂亮,妈妈会很高兴的!”

这样就顺耳很多。

孩子写作业,切不可坐一边挑孩子问题,盯错误,这会让孩子紧张,不耐烦,发脾气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另外,生活中不要包办孩子的事,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自己做事。比如穿什么衣服,几点洗洗睡,先写哪门作业,等等。

孩子的决定可能让我们不满意,若不能接受,就巧妙地缩小范围给几个选项,让孩子做选择题。总之,要让孩子有一定决定权,控制感,他就不那么对抗发脾气了。

孩子发脾气时,别着急想“解决孩子”,压制不行,也不要以为“积极沟通”就一定行。发脾气的孩子,往往需要一个“避难所”,要给孩子一个独处的时间和空间,让他消化一下自己的情绪。

稳住孩子的情绪,主要在于日常的沟通,做到温和而坚定。作为父母,我们日常的言行应该是温和的,对于底线问题,态度则要坚定。

比如孩子吵着要玩手机,只需要表明我们的态度:“我不愿意给你玩手机,并且我也不想对你发脾气。”

简单明了,不多说废话,不节外生枝。即使孩子软磨硬泡、胡搅蛮缠,也只需要一再把话说清楚就行。

最后提一句,如果孩子在公共场合发脾气,一定要先把孩子领开,远离“围观群众”,再进行教育。

虽说孩子闹脾气让我们觉得很丢脸,很难堪,这时最容易激发冲突,但为了孩子的自尊心,以及让我们自己下得了台,别硬碰硬,让场面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