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课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随着近些年高校大学生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所以很多学校都把心理课调成了必修课,对于心理课的一些主题我也有一些想法。
首先,要教育学生养成正确的恋爱观。大学时期是人生普遍正式开始恋爱关系的时期,恋爱甚至会对大学生未来的生活,就业,选择等各方面造成一系列的影响,所以教导他们如何恋爱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要教导他们关于人际关系处理的一些知识。大学生学习的绝对不仅仅是课本上或者体育上的知识,一定要有正常和积极向上人际关系,否则最后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的人格一定是不健全和不完整的。
第三,要让大学生知晓关于压力和如何疏通压力。现在大学生的课业压力和各种活动所带来的压力也非常之大,近年来由此也发生了不少悲剧。所以大学生一定要学会自我调节和压力疏导,建立健全的自我修复机制。
这就是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理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大学心理课重要吗?为什么要上大学心理课呢?
大学的心理课十分重要,然而心理课授课教师的水平往往差强人意。
设立大学心理课,是为了让青年人更好地利用大学时光,顺利从相对刻板的高中生活过渡到大学生活,避免各种情绪应激反应,对各种心理问题进行疏导解答。
拿电子计算机来类比,所学的其他理工文史知识就是计算机上面安装的软件,健康的体魄就是硬件,而心理课程所触及的,是关乎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关键部分——三观。它统领着一个青年锻炼身体的意志、追求知识的取向和热情。
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保守来讲,相当多大学中的心理学课程仅仅走马观花,老师讲讲健康心理的重要性、照本宣科说说如何能保持心理健康,照猫画虎写写课程论文就算过关了,不论从重视程度、备课授课专业度深度来说,都难讲令人满意。本身应该触及灵魂的课程,却只是徒有其表,在各种所谓有趣的心理游戏中哈哈一笑就结束了。
在我看来,教授大学心理课程的老师,本身是需要有一定灵性的。你有接触过那些很“灵性”的人吗?在举止言谈之间,能够感受到他们跃动的活力,让你觉得他知晓天地万物的感受,就是这种人,才应该去讲授大学心里课程。当然,这是一种奢望了。
你以为一个人是通过大学心理课程才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其实大部分情况下都不是,没有那么多幸运儿可以被一门课程一个恩师塑造,大部分人,都是在黑暗中摸爬滚打,这才悟出了一点点道理,继续用这些道理指导行动,形成自己的处世哲学,这才能跨越高考的筛选进入大学——所以,一个人是怎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在进入大学前就已经基本定型了。
至于指望能通过大学心理课程重新铸造人格,我可以断言,你我都没那个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