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谈话的技巧和方法?
我们教师找学生谈话时,总喜欢趾高气昂地发表演说,喜欢讲大道理,一讲就滔滔不绝,犹如黄河之水,但讲完之后,学生并没有多少感悟,没有多少提升,也没有从根本上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老师讲完之后,他们仍然对所犯的错误并不太注意,下次仍然会再犯。
如果能够潜心聆听,就能够掌握学生动态,了解他出错的原因,进行点拨,让他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每次考试,我们教师都会找一部分或全部学生了解情况,如果一开始我们教师就代替学生滔滔不绝地说些大道理,不停地去猜想学生成绩的不理想的原因的种种,但,试想一下,你说的正确吗?所以认真聆听学生所想要表达的,才真正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才能够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二、约谈技巧和注意事项?
首先,约谈对话要有的放矢。安全生产必须警钟长鸣,这是对全社会、每个人而言的,所以,安全生产还要有一张“婆婆嘴”。要警钟长鸣,就必须逢会必谈。对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和要解决的矛盾必须找准、点明,才能确保谈透谈通。谈心对话要不怕交“底子”、不怕丢“面子”,要谈真心实意的话,讲实实在在的事;要点在要害处,帮扶在关键时。
其次,约谈对话要端正态度。成绩不谈跑不掉,问题不讲不得了。谈心对话无论是对哪一个单位、哪一个人,都要秉持大局第一、安全至上的原则,要以严肃认真、客观公正的态度讲问题、提建议、明要求,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共商对策、落实措施、狠抓整改。
第三,约谈对话要确保效果。无论采取什么形式,谈心对话都要避免形式主义和假大空做法,谈心要一针见血,对话必须直接了当。要把责任落实到人头,把隐患解决在现场,确保企业保安全、得实惠。同时,要把谈心对话活动形成制度,不断总结提高,推进安全发展。
三、五个一法促成有效谈心谈话是哪五个?
即开展一次集中学习、一次集中研讨、一次分组学习、一次外出学习、一次集中考试。
四、组织谈话你要怎么回答?
组织考察的谈话环节是很重要的,它既能考查出被考察对象的能力和水平,也能折射出谈话对象的觉悟和人品。个人认为:不管对人还是对己客观冷静,实事求是才是应该遵循的原则。要怀着公道正派的心谈别人,充分肯定他的成绩和作为,以谈成绩为主,同时也不要无中生有,不知道的不要编造,比如廉洁方面,你没有看到他拒收礼品等,就不要顺口说什么拒腐蚀之类的空话。讲话要负责任,要用事实说话。 对于他们的不足用相对模糊的说法比较好,不要太肯定,免得我们认识上的偏差,对别人的升迁造成阻碍。但是我们看准了的问题,也不要藏着掖着,坦坦荡荡地说出来。 切记不要在这样的场合炫耀自己,实际上组织上派下来的人会从你的谈话中了解你的水平和人品,不要自己注解。俗话说会说的不如会听得,在这样的问题上一定要老实做人,与人为善,一身正气。
五、党内谈心谈话的四种形式?
“谈心谈话”是党的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是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沟通交流思想、提醒警示的重要手段,也是关心关爱党员的一种重要载体。根据谈话内容和性质不同,可分为沟通类谈话、考察类谈话、提醒类谈话、问责类谈话等四种形式。
一、沟通类谈话
主要以谈心交流、沟通思想为主,不应与一般性的工作交流相混淆。谈话之前双方均应有所准备,重在沟通思想,消除成见,形成共识,增进感情。分为两种情况:
(一)日常谈心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和党员之间、党员和党员之间要开展经常性的谈心谈话,坦诚相见,交流思想,交换意见。领导干部要带头谈,也要接受党员、干部约谈。”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规定:党支部委员之间、党支部委员和党员之间、党员和党员之间,每年谈心谈话一般不少于1次。谈心谈话应当坦诚相见、交流思想、交换意见、帮助提高。
谈心谈话要注重广泛性、深入性、及时性,采取灵活的方式。一般情况下,上级要主动与下级谈,对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和出现重大困难、身心健康存在突出问题等情况的党员,上级领导应当帮助做好心理疏导;当重要项目启动时、考核评价结果公布时、工作中遇到阻力时、班子之间出现不团结等情况时,要解疑释惑、打消顾虑,体现组织对党员、干部的关心关爱。
(二)召开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前的谈心
这种谈心是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的必经程序,应在会议召开前进行。主要是围绕民主生活会或组织生活会的主题,以广泛听取批评意见为重点,通过谈心查摆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撰写剖析材料、制订整改措施做好准备。
二、考察类谈话
是了解掌握被谈话者思想认识、能力素质的主要渠道。分为两种情况:
(一)入党前谈话
《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规定入党前的谈话有两次,党组织收到入党申请书后,应当在一个月内委派专人与申请人谈话,主要目的是了解发展对象入党动机和对党组织的认识,通过考察,确保发展党员质量。党委审批前,应当指派党委委员或组织员同发展对象谈话,作进一步的了解,并帮助发展对象提高对党的认识。谈话人应当将谈话情况和自己对发展对象能否入党的意见,如实填写在《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上,并向党委汇报。
(二)选拔干部考察谈话
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组织部门近距离接触干部,获取信息,识别、研判干部的重要途径。确定谈话对象时,尽量选择与考察对象在工作和生活上接触较多的人员,便于更加全面、真实的了解考察对象各方面的表现。
三、提醒类谈话
主要是聚焦关键时点,对于可能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通过谈话提醒干部知规守矩、履职尽责。分为三种情况:
(一)任前谈话
此类谈话由组织部门组织,主要是宣布组织决定,提出对就任者的希望和要求,指出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如果是降职的,还应做好必要的思想疏导。
(二)廉洁谈话
由纪检监察部门定期开展的谈话,可以“一对一”也可以“一对多”,旨在使被谈话人知晓自身承担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对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进行提醒,防微杜渐,加强自律。
(三)提醒谈话
针对群众反映或在党内集中教育活动、领导班子换届、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年度考核、巡视等工作中发现谈话对象在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以及其他需要引起注意的情况,有关党组织负责人应当及时对其提醒谈话。
四、问责类谈话
主要是针对存在虽不构成违纪但造成不良影响的领导人员,组织对其进行谈话教育,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诫勉谈话具有严肃性,泛泛而谈解决不了思想深处的问题,要以“红脸”“出汗”为衡量标准,绝不能流于形式。分为两种情况:
(一)批评教育
一般用于情节比较轻微的违纪行为。谈话人要根据掌握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指出谈话对象在履行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执行作风建设、廉洁从政等规定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要求和改进措施,要求其作出明确承诺,抓好落实。
(二)诫勉谈话
主要针对党员干部存在虽不构成违纪但造成不良影响,或者虽构成违纪但根据有关规定免予党纪政纪处分的问题,对其进行谈话诫勉,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诫勉时应由本人做出说明或者检讨,经所在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签字后报上级纪委和组织部门。诫勉谈话具有一定的影响期,被诫勉者取消当年年度考核、本任期考核评优和评选各类先进的资格,六个月内不得提拔或者重用,并记入被诫勉人个人廉政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