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孙权和刘备为了度过经济困难,都用过哪些方法呢?
刘备向来以仁义爱民为幌子,在荆州南逃的时候,在后有曹操追兵的情况下,依然不抛弃百姓。日行十几里,在长坂坡被曹军追上,险些丢了性命。经过这些事,刘备的仁义名声到处传扬。
可是,刘备刚占有西川,就摘下了他温情的面纱,露出了他的本来面目,做了一件失去民心的事情。这件事到底是什么呢?那就是发行大额的货币。这件事出处是在《三国志刘巴传》,在史书中是这样记载的。
初攻刘璋,备与士众约:“若事定,府库百物,孤无预焉。”及拔成都,士众皆舍干戈,赴诸藏竞取宝物。军用不足,备甚忧之。巴曰:“易耳,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备从之,数月之间,府库充实。
这段史实说的是刘备攻打西川,允诺在胜利后府库都赏赐给军队。这样就造成了府库空虚,军用不足。刘巴就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铸造当百的大钱,并且强制发行使用。刘备采取了这一建议,度过了经济困难。
在中国,铜的产量比较低,因此,铜在很早就成为货币的等价物。我们看到战国时代说的多少金,实际上说的是多少重量的铜。而到后来,铜也成为了铸造货币的金属之一。
在中国历史上,对私铸货币的惩罚是很严厉的。这就保证了政府的发行货币权力。但是,在一定的情况下,政府会出现经济危机,为了度过危机,就会在货币上做文章。
由于货币是由一定数量的金属铸造的,那就会减少分量,或者铸造大面额的货币,这在三国时代一切早就有过的。比如汉武帝就铸造过大钱,还发行过白金币,皮币等,用来支持对匈奴的战争。而王莽更加变本加厉,王莽发行的货币现在依然是收藏界的热门收藏品。
刘巴建议铸造当百钱,其实就是用以前一个钱的货币质量的铜,铸造现在值一百个钱的货币。等于人为制造通货膨胀,将百姓的钱财收刮到官府手中。在问题里说道,如果百姓不愿意被盘剥,那么不去使用可不可以,物物交换可不可以?
答案是:不可以。因为你没有看到刘巴建议的后半段,“平诸物贾,令吏为官。”有了这一句,你的想法就变成不可能的了。
物物交换在小范围是可以实现的,但有它的局限性,一是量小,二是不便。而大笔的贸易,必须要通过等价物才能实现,最方便的等价物就是货币。而刘巴建议铸造当百钱,是有着强制发现使用的条件的。商人必须使用,而小规模的集市由官府控制。这样,你就算不愿意使用当百钱也不行。
发行大面额的货币,解决经济危机,这个办法不是仅仅刘备的蜀汉集团一家独有。后来,孙权集团也发行了大钱,甚至比刘备的面值还要大。在《三国志吴主传二》中记载:
(嘉禾)五年春,铸大钱,一当五百。诏使吏民输铜,计铜畀直。设盗铸之科。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百姓是不可能跟官府抗衡的。所谓的不使用钱币也是不可能的。在古代统治者的眼里,百姓就是被宰割的羔羊,毫无反抗的能力。
二、孙权最初不愿同刘备结盟,诸葛亮究竟是如何说服他的?
孙权并非不愿意同刘备结盟,他只是需要弄清楚情况,而且孙权与刘备结盟不是诸葛亮促成的,最大功臣是鲁肃。
曹操南下荆州时,刘表病逝,刘琮投降,刘备南逃,这个鲁肃就敏感地意识到局势要变了,于是提出到荆州打探情况,鲁肃在去荆州前肯定与孙权讨论过应该如何处理当前局势,首先,东吴最大的敌人是曹操,曹操在当时的势力远超孙权,这是孙权最现实的威胁。
孙权当时的想法首先是如何对抗曹操,而不是和谁结盟,如果结盟有利于对抗曹操,那么孙权会结盟的,如果无利,孙权就不会结盟,就这么简单。
鲁肃见到刘备与诸葛亮时,有意提起双方结果,结果刘备还说要去投靠苍梧太守,鲁肃明显有点急了,希望诸葛亮能随自己到东吴去说服孙权,这个时候鲁肃已经有结盟的意愿表露出来。
诸葛亮来到东吴后,就目前的形势的确说过要与孙权结盟的意向,孙权当时还质疑刘备的实力与能力,诸葛亮一一解答,只到孙权满意,诸葛亮甚至还激将孙权,说刘备是绝对不会投降,最终孙权才折服于诸葛亮,但是孙权这个时候也没有下定决心与刘备结盟,因为孙权还需自己内部人员的意见,尤其是周瑜等军事将领的意见。
所以,孙权当即召周瑜来商议,周瑜的意见就是坚决抵抗曹操,同时周瑜向孙权保证可以击败曹操,周瑜分析说曹军远道而来,而且不习惯水战,我只需要五万精兵就能破敌,正是周瑜的话坚定了孙权反抗曹操的决心,孙权才下最终的决定,对抗曹操,而不是像张昭等人说的投降。
既然孙权决定了对抗曹操,那么就必然要和刘备联盟,因为多一个盟友,就多一份安全,盟友越多,越容易打赢这场战争,如果孙权不与刘备结盟的话,刘备当时在夏口,曹操继续东进只能先打刘备再打孙权,刘备如果被消灭,辱亡齿寒之下,孙权也只能和刘备联合,不然刘备被打败后,下一个就是孙权。
所以说,孙权与刘备结盟是特定形势下的产物,促成联盟的主要功臣是鲁肃,其次是诸葛亮与周瑜,并不全是诸葛亮的功劳。
三、孙权和刘备决定怎样联合抗曹?
在强敌压境、存亡未卜的危急关头,孙权和刘备两股势力为了避免彻底覆灭的共同命运,终于结成了联合抗曹的军事同盟。早在曹操进兵荆州以前,东吴即曾打算夺占荆州与曹操对峙。刘表死后,孙权又派鲁肃以吊丧为名去侦察情况。鲁肃抵江陵时,刘琮已投降了曹操,刘备正向南撤退。鲁肃当机立断,即在当阳长坂坡会见刘备,说明联合抗曹的意向。处于困境的刘备欣然接受了这个建议,并派诸葛亮随同鲁肃前去会见孙权。诸葛亮向孙权分析了敌我形势。指出,刘备最近虽兵败长坂坡,但是尚拥有水陆2万余众的实力。曹操虽然兵多势众,但经长途跋涉,连续作战,非常疲惫,就像一支飞到尽头的箭镞,它的力量连一层薄薄的绸子也穿不透了。何况曹军多是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又是新占之地,人心不服。在这种形势下,只要孙、刘双方同心协力,携手合作,就一定能击破曹军,造就三分天下的局面。孙权对他的这番精辟分析深表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