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以往大量实践证明,人际关系不良正严重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妨碍着同学们在成才的道路上奋进,给同学们带来了无尽的苦闷和烦恼。那么如何建立起新的人际关系已成为初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必须正视和亟待解答的问题。大学新生要学会自己调适,使自己更自然、更成熟的与人交往。
(一)消除四种心理障碍。
社会的发展要求大学生具备一定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只有克服和消除影响人际关系形成的社会心理障碍,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学们要消除或克服四种心理障碍即:刻板印象、第一印象、晕轮效应和嫉妒心理。
刻板现象是指人们常常将事物按一定的特征分为若干类,,对每一类都有一个固定的看法,并作为判断的依据,是对人、事、物的最初步、最简单的认识,它虽有利于对事物作出概括性的反映,但也容易形成错误的判断。刻板印象具有合理性、固着性、笼统性即不精确性的特点,表现在对某类人物的看法上,如对籍贯、地位、职业、性别和年龄等有偏见;也表现在对某些事物的固定看法。
第一印象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第一次交往给人留下的特别深刻的印象,这种印象一旦形成,不容易改变,并影响以后的交往活动。它的形成受当时的情绪、兴趣、智力状态与注意力程度,以及当时的情境和对象的表现范围与表现程度的制约。
晕轮效应指的是从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总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优化对象的印象。
它具有偏激性、主观性、无意识和情绪性的特点,表现为人的某一特性掩盖了其他的特性,或以假相俺盖真相,从而给社会知觉和归因造成障碍。
嫉妒是由个体的私欲得不到满足或在某项竞争中失败而对竞争对象产生某种不服气、不愉快、自惭、怨恨的情绪、情感体验。
它具有指向性、对等性、隐瞒性、自伤性、他伤性与社会危害性、个体差异性、社会文化差异性、文化继承性等特点。在这种心理支配下,造成行为的偏差。
(二)敞开心扉,摆脱孤独。
大学新生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内心世界变化加大,对自我有更深刻的了解,发现自己与他人间的差异与特点,对自己产生新的期待,关注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与地位,社会认同感强烈,当自己不被认同时,感到失望、落寞、空虚、孤独。
对于许多大学新生来说,他们处于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学习与生活都面临新的问题,所以时常感到不适应,不肯轻易地将心中的秘密告诉别人,却又渴望别人能真正理解自己。他们变得郁郁寡欢,不主动与人交往,令人不敢亲近。摆脱孤独感的最好方法就是“自我暴露”,主动与人交往,拓宽生活空间,与人心灵沟通。
建立和谐宽松的人际关系,更需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增进相互间的了解,这是健康的人际关系建立的基础,而相互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自的“自我暴露”。“自我暴露”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可以涉及兴趣、爱好、情趣、脾气禀性。开放程度取决于开放对象与自己的亲密程度。
一般状况下,自我开放区域扩得越大,就越有可能搞好人际关系,运用各种手段——语言的和非语言的——把有关自我的信息传递给别人,让别人最大限度地了解自己。对大学新生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克服心理上的闭锁性,参加各种活动,在课程学习和业余爱好以及日常生活中寻求欢乐。
(三)自强自信,消除自卑。
自卑感是一种自我评价过低引起的心理体验。对大学新生来说,引起自卑的原因往往是认为自己在智力、能力上不如他人。在从中学的“骄子”变为人才济济的大学中的普通一员时,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形成自卑感。
消除自卑最主要的是能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到自身的优势,自强、自信。即便自己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也不能一叶障目,对自己的长处视而不见。这样才能超越自卑,建立自信并有效地在自强不息的奋斗中勇敢地站起来接受新的挑战。
(四)拓宽交友范围,增长社会阅历。
结交朋友是大学生普遍的心理需求,大学新生在这方面的需要更为强烈、急迫。大学生活环境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他们渴求倾诉和心理认同。对于初入大学的新生,在结交朋友、建立友谊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好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是建立友谊的前提。
2、把握好对他人的期望。现实中不存在完美的人,都有一定的不足与缺点,在与人交往中应降低对人的期望值,以避免失望感的产生。
3、与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交往。由于大学生交往对象多为同辈人,很少向长辈学习,使得亲子间或师生间的沟通较少,形成代沟与社会疏离。
大学生要多找机会与成人交往,更多的了解社会,学习书本以外的知识,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五)掌握交往技巧,塑造健康人格。
人际交往是建立人际关系的根本前提和基础,也是人际关系形成的基本途径,对大学新生来说,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要学会主动交往,并给对方良好的印象;关注别人的需要、兴趣和感受,成为别人倾诉的对象,增进感情;学会理解他人和赞扬他人,认同他人优点,掌握好自我袒露的度。在此基础上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能力,塑造健康人格。待人热情、真挚,对人、对事采取称赞、欣赏和支持的态度。
这往往成为决定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的关键因素。还要学会应对不同人,从中学习交往技巧,完善自己心智。鼓励他们以诚实、热情、积极的态度,转变观念,改变错误认知,并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为今后的顺利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注重内在品质的培养。
在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结构中,人们作第一选择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具有较好的合作性,能谦让懂得体谅人;能够就思想观点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或争论;思想比较成熟,可以给自己帮助;热情坦率,愿与别人谈心里话;性格活泼,爱好活动;考虑问题经常以大局利益为重;对自己应完成的工作抱有责任感,能善始善终;能正确认识自己;思维活跃,有创见精神。
具有友好、诚实、可信、热情、无私品质的人最容易成为他人的朋友。
(1)个人的个性特征差异引起的沟通障碍。个体的性格、气质、态度、情绪、兴趣等的差别,都会成为信息沟通的障碍。
(2) 知识、经验水平的差距所导致的障碍。在信息沟通中,如果双方经验水平和知识水平差距过大,,双方往往依据经验上的大体理解去处理信息,使彼此理解的差距拉大,形成沟通的障碍。
(3)对信息的态度、观点和信念不同所造成的障碍。一是认识差异。在管理活动中,不少员工和管理者忽视信息的作用的现象还很普遍,这就为正常的信息沟通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二是利益观念。在团体中,不同的成员对信息有不同的看法,所选择的侧重点也不相同。
很多员工只关心与他们的物质利益有关的信息,而不关系组织目标、管理决策等方面的信息,这也成了信息沟通的障碍。
(4) 个人语言表达、交流和理解能力,记忆能力不佳所引起的障碍。沟通中个人之间互相传递时,同样的信息对不同的人理解来说含义是不一样的,组织中员工常有不同的背景,有着不同的说话方式和风格,对一样的事物也有着不同的理解,个人认识不同。
(5)相互不信任和沟通者的畏惧感所产生的障碍。沟通双方相互的不信任使得信息传递出现偏差或者延迟信息的传递。管理实践中,信息沟通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上级与上级、领导与员工之间的全面有效的合作。但在很多情况下,这些合作往往会因下属的恐惧心理以及沟通双方的个人心理品质而形成障碍。
(6)直觉选择偏差所造成的障碍。接收和发送信息也是一种知觉形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总是习惯接收部分信息,而摒弃另一部分信息,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