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怀二胎和单位沟通技巧
1 放下心,正规公司都不会、也不敢因为怀孕开除你
怀孕生孩子是我们的“义务”,注意,是人类基因传递的“义务”。我们怀孕得光明你正大。劳动法早有规定,不能因为怀孕开除女性,而且还不能给咱们安排太重的任务。依法享有产假和医疗报销补贴。
你不会因为怀孕被开除的,除非是那些没有签合同,或者入职前签了几年内不能生孩子之类的合同。如果不是这种特殊情况,你就大胆地说吧。
2 找个合适的时机
怀孕了,要在工作上保持以往的水准,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时候,咱就不要逞强了,安全重要。刚怀孕就要跟领导说,前三个月不宜劳累,不能做繁重的工作。
说的时候,不要装着漫不经心地透露,或者拿着检验报告让领导看见。而是,专门找领导。最好是,在一项工作圆满完成,去向领导汇报时告诉领导。这也在发出一个信号:我虽然怀孕了,但是我还是很认真滴,我会干好分内的。
其他的就不用说了,接下来领导就知道如何安排了。他不会给你很繁重的任务,怕你完不成,因为他自己知道一个孕妇不比平时,做差劲了,他也不好交差。
3 不要谈那么多将来的事
你可以说自己现在的身体状况,让领导心理有个谱,但是你不要说那么多生育津贴呀,生育期间待遇呀,生完孩子后如何发工资,产假如何安排,什么时候工作之类的。这样的行为很让领导反感。只说自己怀孕了,现在身体如何之类的就行了。
怀孕后继续工作对家庭和个人来说都是一件挺好的事情,有助于你分散注意力,有点儿事干,不至于过度被孕期激素干扰。但是工作要以自己的身体安全为衡量标准。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二、怀孕期间与家人沟通很重要,最佳沟通方式是怎样的?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一家人都会沉浸在喜悦中。女人经历怀孕,生产和哺乳,切切实实体验到了为母的不易。在这段时间,女人的身体会发生变化,比如怀孕初期有呕吐,厌油等身体反应,影响了心情,情绪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严重的有可能患上抑郁症。
怀孕期间和家人的沟通是很重要的,最好的沟通方法就是一定要把自己的内心想法及时地说出来,避免闷在心里,这样对身体和胎儿都不好。
女人怀孕期间情绪会发生变化
怀孕后,身体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比如怀孕初期会有呕吐,厌油等症状,出现尿频现象,随着胎儿在肚子里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笨,好不容易盼着要生了,还要经历生产时的阵痛,疼痛的最高级别是十级,生孩子时的疼痛就是十级,不仅经历十级疼痛,还有可能在生产期间发生的大出血等等不可控制的状况,拼命生了孩子,立马就面临哺乳,孩子初吃奶水时乳房钻心的疼痛。
这样的经历怎么可能让女人的情绪没有变化。
怀孕期间与家人沟通很重要
男人只提供一颗精子,女人则是独自历经怀胎十月的艰辛,因此经常会有孤独的的感觉,因为在怀孕期间的情绪难免会发生变化。不过,在怀孕期间,一定要保持和家人的良好沟通,把自己的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及时地说出来,积极地面对烦恼和忧虑,不要憋在心里,让自己每天都保持愉悦的心情,这样对身体和腹中宝宝都是健康有益的。
最佳沟通方式是怎样的?
和家人最佳的沟通方式我认为就是把自己的心里的想法及时说出来,家人之间,最大的障碍其实就是缺乏沟通,尤其是在孕期,女性一定学会调节自己,多和家人沟通,保持身体和胎儿的健康。
怀孕期间与家人沟通很重要,最佳的沟通方式是,可以由爱人陪同到风景秀丽的地方散步,使孕妇心情舒畅,这样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很有好处
最好的沟通方式就是可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对方的想法以及对方的做法,这样才会让自己和家人有着一个非常好的沟通。
最好的沟通方式就是缓和的和家人沟通,这样才可以促进家人的交流,也可以促进家人的感情。
最好的沟通方法就是向对方说一下自己遇到的问题,要将自己不理解的事情全部说出来,要让对方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不要让自己多想。
三、沟通管理 看清对方真正的需求,避免沟通僵局
崔璨
一、沟通不畅,因为只看到“我”,没有看到“你”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种人,他们话不多、口才也不算好,但是跟他沟通起来,你总觉得很舒服、很受用,如沐春风,他随便说几句话,就可以让对方连连点头说是。我们都想成为这样的人,因为在现在这个高协作的社会,沟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这就涉及沟通的第一定律:在沟通的过程中,每个人最本能的关注点都是自己。
在我们通常的认知中,我们总觉得,对方需要“你”给出什么有价值的回应,但往往,对方真正需要的,只是让自己被看见。
什么是“被看见”呢?一切的关键就在于“以谁为中心”。
以“你”为中心,就是站在你的语境里,你是主角,我要做的,是去听到你的心声。
我们把这种以“我”为中心的沟通方式,称为“I型沟通”。“I”代表“我”。
二、I型沟通:我是为你好,怎么会有错?
你可能会说:“虽然主语是‘I’,但是我想要解决的,可都是他的问题啊,我可都是为了他好啊。”这就是“I型沟通”的特点:解决问题的核心人物是“我”,而不是“他”本人。
你要真想帮他解决问题,首先得明白:这是他的问题。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就会掉进一个陷阱:在沟通的时候,分不清彼此的边界。
这些都是“I型沟通”的口头禅:我提醒、我建议、我认为、我想好了……总之,有办法的都是“我”,似乎“我”才是解决问题的主角。
I型沟通的弊端一:否定情绪,关闭沟通
“I型沟通”不但不能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时间久了,对方还会用自我封闭的方式来防御潜在的“被伤害”,保持沉默,关上沟通的那扇门,不愿意再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型沟通弊端二:导致争执和冲突
有时候,沟通不当,还会导致更激烈的结果,造成争执和冲突。
很多人都会犯这个错误:只带着嘴巴,却没有带上耳朵。我们往往都着急“说”,而忽略了“听”。这种沟通,欠缺的不是说话的技巧,而是一种思考的方式。
三、U型沟通:把“我”变成“你”,才能展开真正的沟通
会产生“I型沟通”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在沟通的时候忘记了应该以“谁”为中心。我们总是忍不住把自己的立场放进别人的问题中,替别人去评判或解决。我们忘记了,他的痛苦、委屈、失望、难过……都是属于他的人生,他才是他自己生活的主角。如果你想和他建立沟通,就需要调整到他的情绪频道上,以他为中心。在这样的沟通中,主语就不再是“I”(我)了,而是“YOU”(你):你认为、你觉得、你感受到了……
我们把这种沟通方式,称为“U型沟通”。
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的核心学说“课题分离”。“课题分离”是人际关系的出发点,它的核心概念是:谁困扰,谁负责。具体应用在“沟通”上,就是:对方困扰,对方负责,以对方为中心。那具体应该怎么操作呢?
U型沟通方法一:学会发放“邀请卡”,打开对方的话匣。
以对方为中心,就是邀请他表达,把话语权留给他,让他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比如用这样的引导性语言:“哦,是这样啊?”“愿闻其详”“展开讲讲”“我想听听你的想法”……这些话,看上去没有任何“营养”,没什么信息量。可是,它们不带有评价,传递出来的信息是:“我很期待听到你的感受”“我尊重你的想法和情绪”“我希望更多地了解你”……它们就像是一张张“邀请卡”,能让对方打开沟通的大门。
U型沟通=你+感受
也就是以“你”为主语,共情“你”的感受,并说出来。我们每个人都有共情的能力,看到对方哭,我们能体会到他的难过;看到对方受伤流血,我们大脑中也会有疼痛感;看到对方笑,我们能感受到他的快乐……这些都是共情。只要遵循内心的感受,帮对方实实在在地表达出来,他就会感受到自己“被看到”,就会更愿意跟你进一步聊下去。
U型沟通方法二:学会提问,让对方找到答案
有些人认为,只是当一个共情的“倾听者”,帮对方释放情绪,这确实能解决一部分的问题,但是只涉及感性层面。除了在感性上支持他、理解他外,我们就只能袖手旁观了吗?难道不应该提意见,进行讨论吗?
当然可以。会有一些方法,可以既让你给他提供帮助,又不至于越俎代庖,侵占他的边界,那就是成为对方的“协助者”,协助他寻找属于自己的解决方案。这种方法叫苏格拉底提问法。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当学生向他提问时,他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不带预设”的提问,引导学生自发去寻找更深层的问题,生成自己的答案。
“不带预设”,就是不含任何“我”的价值判断,引导别人说出他自己想说的话。苏格拉底把自己的这种方法称为精神的“助产术”――助产婆只能帮助孕妇生孩子,而不能代替她生孩子。
四、确认感受是成功沟通的前提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离不开沟通。
不管是I型沟通还是U型沟通,都是沟通技巧。但只掌握沟通技巧,多数时候是无效的。虽然我们能学会主语都换成“你”,但心里还是以“我”为中心;明明说了“你看上去很难过”,但你发现对方根本没有感受到。这种时候,不是技巧没有学到位,而往往是因为,我们忽略了沟通背后的真实诉求。
在所有技巧的背后,有一个最根本的认知:沟通,是为了确认一些感受。确认我被你看见了,确认你跟我站在一起,确认我不是一个人……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这个微小而迫切的愿望,发起一次又一次沟通。
如果能确认这一点,那么不管多大的困难,我们都不会完全失去信心。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在自己的路上一直走,我们自己解决过很多困难,有过很多办法。只是有时候很孤独,需要在你爱的人那里得到一点确认。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