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到底能不能听懂现代人说话?基本听不懂。因为我国汉语经过了好几个阶段的演进变化才变成了今天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根据我国古代历史来划分,春秋战国到秦汉为上古,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为中古,宋元明清为近古。而关于古汉语,同样也分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古汉语三个阶段。
从一些资料来看,即使汉代被划分到上古阶段,但春秋时期的作品,汉代的普通人都不是完全能读懂,还需要汉代的专家学者来注解,因此,汉代出现了《说文解字》这样的辞书。而这样的辞书还只是解说书面语言,口头语有可能不知所云。不过,毕竟中国的原型就是中原,华夏文化就发源于此。无论怎么变迁,汉字都只是写法的变化,汉字的字义基本没变,书面交流没有问题,发音却不断变化。
比如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鲜卑人建立了政权,语言方面一定比汉代之前有所变化,汉字的发音可能带着鲜卑民族的语音。由于我国第一部韵书《切韵》产生于隋朝,隋朝之前的汉字读音是否与《切韵》完全相同,不得而知,而唐代根据《切韵》编写了《唐韵》。到了北宋,又根据《切韵》和《唐韵》编写出《广韵》。从这个传承来看,应该从隋唐开始到宋代,汉字的发音变化不是太大。
元代以后,因为蒙古人的统治,汉语语音可能受到了阿尔泰语的影响。因此,到了明代,文学作品呈现出半文半白的状态。这一时期的汉字语音在继承元代的基础上应该有所改变。到清代,满清入主中原,学习中原汉语时发音不标准,逐渐演变成北京话。如果我们在的人穿越到古代,我认为,无论是到上古还是中古,直接与古人交流都成问题。主要是古人听不懂我们的话,但我们如果查阅《切韵》、《唐韵》、《广韵》等韵书,做好功课,我们可能能听懂他们一部分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