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说话时也不能一直看着别人,怎么把握?
和别人说话时看着对方是对的,不过不能直勾勾地看着对方,这样反而显得不礼貌,你可以面带微笑,看着对方的鼻尖,不是应和对方,不要一个表情通杀全场,这样让人觉得很不自在
如何加强说话训练
一、在课文教学中坚持说话训练。 语文课本是最好的说话训练材料,它提供了许多口语训练的素材和形式。鉴于此,我有意识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比如:利用插图展开想象说话,利用板书复述课文,选择课文仿说句段,想象故事编写结局等。
运用课文插图,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它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能帮助学生丰富词汇,提高口语的规范性,促进口头语言的进一步发展。观察插图时,先让学生按图的顺序逐一观察,大体说出图意,再让学生连起来,然后图文结合学习课文,让学生懂得课文是怎样描述插图的,自己哪些内容没有说好,应该怎样说。这种方法能帮助学生逐渐把话说得具体、生动。如教《荷花》一课,在学生口述图意后,让他们再认真读课文,弄清作者是怎样向我们描述荷叶、荷花的美,最后再让学生看图说话。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色彩美丽、形象生动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有利于学生以图学文,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想象力与说话能力。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图中画有两棵枝繁叶茂的樟树。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插图后问:“同学们想象一下,在春夏秋冬的季节里,樟树要经历多少磨难呢?”有学生说:“夏天,电闪雷鸣、狂风肆虐,它们仿佛要把樟树碎尸万段、连根拔起。”有学生说:“冬天,凛冽的北风呼呼刮着,旁边的银杏树像早已掉光牙的老人,光秃秃的枝干在风中瑟瑟发抖,而樟树却苍翠欲滴,枝繁叶茂。”……
凭借教材,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我们可以根据某些课文言尽而意未了的语言材料,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想象故事的多种结局,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多向思维、逆向思维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比如《狼和小羊》一课可以这样设计:狼扑向小羊,后来会怎样?再比如《狐狸和乌鸦》一课,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当狐狸骗到肉以后,乌鸦吸取教训,受到了启发,会不会想办法再把肉骗回来呢?……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凭借教材的想象因素,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想象王国翱翔,激活创新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说话能力,其意义是重大的。
依据文本,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课文教学中,鼓励独立思考,提倡发表个人见解进行有意的说话训练。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学生的个人见解常有新的发现,新的突破,是独具卓识的。有一次我听一年级《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学习了课文后老师提出“你认为小白兔和小灰兔谁最受喜欢?为什么?”原以为那只爱劳动的小白兔受欢迎是顺理成章的事,可是有个学生偏说小灰兔也挺可爱,并且他的说法获得了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他说——首先,小灰兔很懂礼貌,当老山羊送给他很多白菜时,他没有忘记说声谢谢。其次,他最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决定改掉它。说得多好啊!正是因为有思维的创新,才有这说的创新。
根据课文运用电教,创设说话情境。电教媒体运用得合理、适时,可以为学生提供说话的素材,激起学生说话的欲望,丰富说话内容,调动学生说话积极性。例如,在上《第一场雪》一课,因为在我们这儿很少下雪,所以我通过播放一段录像,向学生展示北方下雪的情景、孩子的活动,一方面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给学生提供直观、感性的说话材料。我让学生在“堆雪人”、“掷雪球”中任选一个画面来具体地说一说。这是一个扩展式的说话训练,课文中只是一笔带过“一群群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掷雪球。那欢乐的叫喊声,都快把树枝上的积雪震落下来。”这里,我通过媒体展示生动的画面,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再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话说具体,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说话能力。课堂上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说得不仅连贯、完整,而且个别学生好句迭出,表现出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在练习教学中加强训练 在练习中主要是要充分利用“口语交际”进行说话训练。“口语交际”是一个系统的说话训练项目,教师先布置学生做好准备,课堂上做到教师少讲学生多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去说,都愿意说。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练习说话,学会交际。在教学第十册语文练习七的“口语交际”《七嘴八舌话环保》时,我设计播放一段农村夏收后农民严重焚烧稻秆的录像,然后让同学们针对这件事发表各自的看法。由于班里的同学有的来自农民家庭,有的是住在镇上的居民,站在各自的立场,大家神情激动地抒发自己和各自生活群体的看法。一些农家孩子觉得很委屈,认为城里人不理解农民的辛苦,要不是稻秆焚烧后产生钾肥,对改善农田土质有帮助,而且抢时间赶秋种,他们也不会自找苦吃;而住在镇上的同学则认为村民自私,素质差,为了自己的方便而损人利己。此时,我让他们学会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为这件事出出主意。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下“我为环保献良策”几个大字。我让同学们分角色扮演,想想他们应该怎样妥善处理这件事?话音一落,大家由敌意的争辩,变成了目标一致的讨论。于是“农民”陈述自己的苦衷,“居民”表示理解,“村长”叙述自己的无奈,“环卫局领导”表示联系企业家,让稻杆变废为宝做成其他产品……同学们则不断提出自己的疑问,分别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训练,我看到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同时他们也学会了在生活中如何交际。
三、在作文教学中渗入说话训练。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说与写的配合十分密切。说话贯穿在从作文的启发准备到修改讲评整个过程中。我在教学中很重视先说后写的训练方式。进行口语训练是发展书面语最有力的手段,但要注意说话与写话是与书面作文有区别的。如写《我的家乡》,我先让学生收集家乡的各方面信息,然后把全班同学分成几大组,每组由一个学生扮导游,其他学生扮游客,(组上的同学轮流扮演导游。)老师要求导游把家乡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家乡特色及各种变化,逐一向游客介绍,而且做到有重点、有顺序地介绍。最后我让学生以游记、参观的形式写作文,由于进行了表演、练说,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想说就说,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完成了作文。
……总之,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捕捉说话训练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说话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索和意义建构的途径获得知识,引导学生主动表达。那么,学生的说话能力一定会在这点点滴滴的训练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