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理

口才训练 2022-06-14 10:11 编辑:公孙朋 296阅读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理学?什么心学?

一,理学:一般以万物为理,理在于天地之间贯通一切,也就是说理学是以客观为主宰;

二,心学:一般以吾心为中心,天地万物与吾心同在,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理即心,心即理,也就是说从心出发,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更大。那了解了理学和心学,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四本书的核心宗旨。

第一,《大学》。《大学》这本书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甚远。其提出了“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就很好区分,《大学》的核心思想:明德与亲民是理学,止于止善是心学。

第二,《中庸》。中庸之道的理论是天人合一,讲的是天道,核心思想是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达到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完美人格,以及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由此可见,《中庸》的核心是理学。

第三,《论语》。《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与口语汇编,语言简短,含义深刻。但因条理不清晰,次序比较混乱,很难对其思想进行概括与分理。只知道以“仁爱”为中心,而推衍出礼、孝、忠、信、直、恕。

第四,《孟子》。大家都知道孔孟是一家,《孟子》与《论语》相比,更完善地阐述了儒家的思想。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其核心是“民本”、“仁政”、“王道”和“性善论”。可以说《孟子》是以理学为核心思想。

总结:四本书都是儒学的经典之作,其思想多多少少是相通的。核心思想理学也好,心学也罢,说的其不离二字,那就是“道”与“理”。

很钦佩题主,看来您喜欢并对儒家的原典著作有所研究。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儒家最经典的作品,被称为“四书”,这个说法是在南宋的大哲学家、大理学家朱熹的手中完成的。他从《礼记》中把《大学》和《中庸》抽出来,把他们与孔子的著作《论语》和孟子的著作《孟子》,合起来称为“四书”。他们是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

之所以这样摆布,主要是因为,朱熹和朱熹之前的哲学家二程认为,这里面有严格的逻辑关系。首先,儒家的入门著作是《大学》。而《大学》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大学”,大是成人的意思,就是人要长大成人,你要修炼的学问。所以朱熹他们认为,大学是儒家的入门书籍。因为《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经曾子整理成文。

《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笔之子书,以授孟子的。这两部书与《论语》,《孟子》一起表达了儒学的基本思想体系,是研治儒学最重要的文献。正是根据这样的观点,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编在一起。因为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孟子、曾参、子思,所以称为 四子书,为四书。

下面,好玩的国学就围绕题主的问题,做一个简要的回答。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的形成,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大学是儒家的价值观。《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这也集中体现了儒家的现实主义的理性主义的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它与道家和佛家的追求自由逍遥精神自足与超越的彼岸世界完全不同,奠定了中华民族的脚踏实地和奉献为价值核心的价值哲学。

《中庸》则是儒家做人做事的方法论。据说是曾子的作品。《中庸》对孟子的思想影响很大。孔子在《论语》中讲,过犹不及,其实这就是《中庸》所要表达的思想。这是儒家教人做人做事的方法论。中庸的核心理念是诚,将“诚”看作是世界的本体。在做人上面,中庸主张处理事情不偏不倚,认为过犹不及。在儒家的道德实践上,《中庸》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知方法,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形成了深远的影响。

  《论语》应该是孔子讲课时候的记录,由他的弟子们记录下来的作品。这当然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与他的代表作品论语,对中国文化对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论语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首先是仁者爱人的思想。其次是礼的思想,这个礼,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秩序。孔子提出来名正言顺,提出了各安其位,其实就是秩序的意思,后来的荀子就着重发展了孔子的礼的思想,并发展出礼法兼治的思想。第三,孔子的论语中有大量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想,是儒家做人做事的指南针和教科书。比如他的忠恕之道等。第四,论语中还有大量的治国理政、孝道、教育、文艺、美学等思想。

孟子是孔子思想的继承者和集大成者。在孟子一书中,着重探讨了人性善的问题。孟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论证了人性善的哲学家。孟子特别强调义,强调舍生取义,强调大丈夫的理想人格。这些其实都是建立在义的哲学的基础上的。孟子还在孔子的仁者爱人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推恩于老百姓的仁政与王道思想。同时还提出反求诸己、浩然之气等一系列思想。孟子大大推进了孔子的思想。他的思想对后来的宋明理学心学,特别是心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甚至可以说,后世的禅宗,以及南宋的陆九渊和明朝的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就是从孟子的性善论和良知学说发展而来。

而理学和心学,是在宋明时代出现的,后儒家学说。我们知道,儒家学说分为先秦儒家和先秦以后的儒家学说。先秦儒家以孔孟和荀子的儒家思想为主,更多的是一种治国的观念和人伦的观念,而宋明理学则是将先秦儒家思想哲学化,它是建立在吸收了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上的,并以对抗道家特别是佛家思想基础上的儒家学说,是新的儒家学说。而理学和心学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儒家派别。理学以二程和朱熹为代表人物,而心学则以南宋的陆九渊和明朝的王阳明为主,他们之间的区别就是到底理存在什么地方的问题。理学的中心观念是理,把理说成是产生世界万物的精神的东西。心学则与之完全相反,认为心即理,陆九渊以为心即理,万事万物皆由心而生发。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而王阳明则认为心外无物,一切道德实践都是以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