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让孩子能说会道?

口才训练 2022-05-23 16:14 编辑:盛茜 231阅读

培养孩子语言发展是个很大的话题,这里我们只探讨孩子的语言智能是非异常的情况下,孩子只是不会说、不爱说、说不好,那么除了日常的教说话以外,通常大人会犯一些技巧性错误,很常见的,给大家列举几个:

一、不会说话常见场景:

宝宝到了该说话年龄,别的孩子都会说了,自己宝宝还是金口不开,于是家长开始着急教。

宝宝跑过来找妈妈,嗯嗯的指着桌上够不到的苹果

妈妈:“你要吃苹果是吗,我告诉你这是苹果,你说苹果,苹果…”

奶奶见状也着急,跟着说:“你说苹果,苹果,果果,果果”

宝宝并没学着说,开始咧嘴要哭。教学以失败告终。

家长以上做法错了吗,也不能这么说,教还是要教的,但怎么教也是值得关注的。

1、尽量避开宝宝迫切需求时段教学,有些家长总想用“逼上梁山”的方式,让宝宝情急之下出现开口说话的奇迹出现,这通常只会让宝宝感到自己的需求被搁置有被忽略的感受。所以,尽量在平静状态下教说话。

2、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学习说话,比如,拿着苹果可以给孩子看,“你这这是什么呀,苹果,苹果,大苹果,红红的大苹果”;你闻一闻苹果,凑近给孩子“你也闻闻香不香,好香的苹果的味道”;苹果是今天宝宝的零食“我们来把苹果吃了吧,先把苹果皮削掉,再切成小块苹果,你来吃一口苹果,妈妈也来吃一口苹果”;你们整个时段都是在谈论苹果,但是并不贫乏枯燥。你们专注的与苹果互动,尽量减少干扰,避免你一言我一语、边看电视边聊天,孩子注意力被分散的情况出现。

3、不要指望一朝开口,想到教说苹果,今天就说了不下50遍苹果,孩子没反应,第二天看到橙子,又开始反复教橙子,把苹果的事掉了,这样不符合孩子重复学习的需求。你可以今天教他苹果,明天出去野餐时再教苹果,后天去超市时再谈论苹果。相信孩子一定在你的语言浸润下开口的。

二、说不好话常见场景:

宝宝会说句子,但在语法上偶尔会犯些小错误,家长早已过了担心宝宝不会讲话的阶段,所以知道孩子正常了,就不再刻意教他说话。

宝宝:“妈妈,奶奶昨天带我去摇摇马去了。”

妈妈:“哦,奶奶昨天带你去摇摇马了呀。那你摇上马了吗?”

宝宝:“?” 妈妈:“哈哈哈”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童言无忌觉得很好玩,经常调侃宝宝,殊不知家长这样容易把天聊死,让孩子觉得你在戏弄他,自尊和自信受到迫害,不再爱跟你说话。

1、不嘲笑错误,正确回放刚才的话。要知道,孩子会说话之后,还有很长一段时间,需要适应语法习惯、准确适用词汇,在这期间,家长要协助宝宝进一步发展语言能力。“哦,你是想说,昨天奶奶带你去坐摇摇马了是吗。”这样用正确句式及时示范,纠正他的问题,会让宝宝越来越自信表达。

三、不爱说话常见场景:

宝宝已经会说话,能表达,但没有滔滔不绝表达的欲望,家长担心这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状态,今后去幼儿园、学校被欺负了怎么办。总是找话题跟孩子聊。

宝宝在家玩积木,爸爸下班到家,见到宝宝开心的打招呼。

爸爸:“宝贝儿,爸爸下班了,你叫爸爸了吗” 宝宝:“爸爸”

爸爸:“唉…真棒。你在干什么呢” 宝宝:“玩积木呢”

爸爸:“哦,玩积木呢呀。搭的是什么呀?我跟你一起玩好不好?”

宝宝:“嗯…”

有没有感觉宝宝很高冷,爸爸一腔热情没有回应,留在一旁被冷落。其实,爸爸只需要注意跟孩子聊天的方式就可能让宝宝滔滔不绝跟你说话了。

1、少些提问,多些描述。大人问题太多,孩子打不过来或不知怎么说,干脆就不说了。爸爸可以这样加入:“你的积木可真多,你这搭的是个城堡吧,我带了新朋友小恐龙,咱们一起玩吧”。撇开那些发问式的沟通,认真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情景,孩子会跟你讨论,他搭的不是城堡是动物园,他的动物园里能放下好多动物,恐龙当然也没问题啦。……吧啦吧啦开聊。

2、少些封闭提问,多些开放提问。家长可以问问题,但如果你的问题只是选择题或判断题,孩子很难长篇大论,因为他只需要回答A或B、是或否就能应付你。与其说“你搭的是动物园吗?”不如说:“咱们怎么才能让庞然大物恐龙住进你的动物园呢?”这样走心的谈话,孩子想不多说都难。

你好!非常高兴回答你的问题。语言能力的提升分为识字和阅读理解两个部分,这些都需要父母在孩子幼儿阶段的陪伴和引导。

美国的调研员在80年代就提出了一个阅读的简单模型(SIMPLE VIEW OF READING):

解码能力*语言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

解码能力就是识字的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就是一句话读出来能够明白、读懂。奇妙在于他是乘积的关系。如100*0.1或0.1*100,都很小,反之亦然。

比如解码能力很高,语言理解能力很低,这种情况相信很多家长都有切身体会,就是咱们经常说的,所有字我都认识,组合在一起就不知道什么意思了。反过来,不认字,但是智商很高很聪明,可是是文盲,乘起来还是很低。

所以我们要两条腿走路,才能真正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

解码能力--识字识字的年龄:没有明确的线来划分,没有几岁前不能教,有的孩子通过亲子共读就已经能识300-400字了,有的孩子5岁还没有认多少字,但可能过了5岁会爆发式上涨。

识字的工具:字卡、日常生活识物(如站牌、超市)、识字APP、共读中自然习得等多种方式。

识字的方法:

1.坚持亲子共读:

亲测非常有效,坚持给孩子做阅读,该书面用语的地方就书面用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记忆里非常好,父母读几次后他们会记得内容,然后自己看书的时候会对号入座,慢慢就知道每个字应该怎么读。

2.纸质识字卡游戏:

我们家宝贝用的小象识字卡,依我们家宝贝的识字情况来说,我并不排斥识字卡,但必须与日常阅读相配合,孩子有迫切的想要认字的想法的时候可以引入。

每隔一段时间可以用字卡与宝贝玩翻翻卡游戏,扣着放字卡,然后和孩子轮流翻,翻到猜对+1分,这样一方面增加识字乐趣,父母也能大致了解孩子处在什么样的识字阶段。切记不要强迫孩子认字,或评价说你怎么才认识这么点字之类的话,这样只能适得其反。

最好是多种方式一起来,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及家庭的日常养育情况,来调节各种方法的比重,爸爸妈妈们一定不要生搬硬套一种方法给孩子,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3.讲识字类的读物给孩子听

这里我重磅推荐由刘墉编著的《汉字有意思》这本书,书中收录了11个常见的汉字,透过图画、剪影和各种字体来介绍汉字的演进,让孩子从识字伊始就知道汉字不是刻板的功课,而是生动的艺术,而且,每个汉字之后都有来自世界各地拍摄的含有某个汉字的照片,提醒我们汉字来源于生活,学习汉字自然也要回归生活。

宝贝在识字爆发期每天晚上让我和他的爸爸通读这本书,100多个汉字一口气读完需要2个多小时,经常讲的眼皮打架,书已经翻散页又重新用热熔胶粘起来。看到孩子对汉字纯粹的热爱培养起来了,那些一起灯下读书的时光也变成了珍贵的回忆。

语言理解能力--增加脱离语境的语言输入这个理论是在听常青藤爸爸创始人黄任的直播课程中学习到的理论支撑,分享给你呢~

当时当下的语言输入:这个概念相对于脱离语境的语言输入,一般而言都是吃喝拉撒睡的对话,比如:“该吃饭啦,该起床啊,该睡觉啦,该刷牙啦”等等。

这些语言在孩子3岁以前基本都已经听过了,如果一直在重复这些话,孩子并不能提高语言能力。

脱离语境的对话:这是我们增加宝贝脱离语境的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主要有3种方式:

1、解释 学龄前的孩子都是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孩子会问:“天为什么是蓝色的”咱们应该怎么回答,对孩子非常关键,家长回答:“那天本来就是蓝色的,哪来那么多为什么”这显然就不是一个好的回答。

正确的方法是:如果你不知道,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查,查百度查书,找到一个比较好理解的来解释给孩子听,这个时候的对话用到的词语比如折射、反射就是平常对话中不会用到的。

所以,在孩子提问的时候,要好好的回答他们,好好的解释,这是提高对话档次的重要途径

2、角色扮演 孩子喜欢玩角色扮演,比如过家家,当医生、当厨师等等,这就是一种脱离语境的输入,需要模拟那个身份场景的对话,在扮演过程中会用到高级的词汇。

要用心的和孩子一起扮演,这样也能提高孩子对真正社会环境的认知能力和应对能力。

3、叙述 就是和孩子聊天的过程中,描述一个不在眼前的事物,比如说带孩子出去玩,看到流浪猫,晚上睡前可以跟孩子聊一聊“宝贝,你还记不记得咱们今天在院子里遇到一个流浪猫?黑白相间的,看到咱们过来就很警觉,当我们过去的时候,他就呲溜一声就钻到灌木丛里”。

这个就是语言的描述能力,孩子就会去想黑白相间是什么,为什么会警觉,呲溜一下溜走的画面,这是一种转化。所以说,跟孩子好好聊天会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

总结起来,无非就是好好回答孩子的问题,好好陪孩子玩,好好跟孩子聊天。

能把这3点从孩子小就做好了,那么孩子的语言能力应该是差不了的。有的家长会说,能力有限达不到呀,常爸说:“也不是让你去设计火箭什么的,你不懂就陪孩子就查。”我觉得非常有道理。

其实,我们对待问题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他看到爸爸妈妈遇到问题会想办法和他一起去解决,等他长大了,也会自己努力去解决一些事情,这就是以小见大,这也是真正提高语言能力的不二法门。这个世界上没有空手套白狼的传说,养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