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种方式让你脱颖而出——李燕杰论演讲美

口才训练 2021-11-13 09:53 编辑:admin 269阅读

《总有一种方式让你脱颖而出——李燕杰论演讲美学400问》一书由李燕杰先生30多年来就演讲和演讲美学答听众问的内容精选而成,系统、科学、简明地回答了热衷于演讲艺术,或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人们所关心的种种问题;阐述了提高演讲艺术、扩大演讲效果、增强演讲魅力的途径和方法,是作者演讲理论与实践经验不断升华和积累的成果结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用和可操作性是该书最显著的特点。

急求“学艺与人生”演讲稿!!!

  你给的分太少了,多加点分:  原创的,多加点分:  大家好,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学艺与人生>  学艺之前必先学做人,我认为:  不论是历史悠久的中国太极还是来自与印度而今陪受无数现代女性亲睐的瑜珈,无论是佛学还是道教,从哑哑学语到成年立事……,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是学习做人。有训道:《十病说》告戒人们,学艺先净心。清欲,以平和心而待之,放可获得学习成就。有道是:“欲要学道,先须学人,学人成就,学道有望。学人之法,先要知十病乃修行人之魔障,若不狠力抉去,终是大患。”何为十病?  第一病:看不懂世事,是糊涂病也。  第二病:利名心重,见财起意,隔绝道念,是懢贪病也。  第三病:偶遇高人,妄想即时明道,耐不的琢磨,是性急病也。  第四病:自不学好,自不立志,年久不悟,反怨师不提拔,是欺心病也。  第五病:见他人学聪明,日有进益,师家见喜,自己不及,故意搬弄是非,败人好事,是嫉妬病也。  第六病:始而勇猛精进,日久不见功效,即生退念,半途而废,是自弃病也。  第七病:见他人看经书通达,自己不会,反生毁谤,是愚拙病也。  第八病:口贪滋味,不爱淡泊,常生烦恼,是馋痨病也。  第九病:守些旁门功夫,自负有道,即遇真人,不肯低头聆教,是高傲病也。  第十病:依自己学问识见,略有几手花头,强猜几句拳经,自谓大悟大彻,目空四海,再不求人,是自满病也。  相信学习太极的人们也会认同的。.  又比如:  我们在欣赏雕梁画栋的建筑时,是深埋地下的坚实基础所支撑的;我们在欣赏美仑美奂的鲜花时,是深扎地下的根系提供的营养。高尚的人格也是成就佛道的基础,我们幸得人身,就要完成“人”的基本要求,看似简单的要求,真的做起来也需付出相当的努力,按照佛法对“人”的要求就是“五戒”、“十善”,真正身体力行起来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可能自认为做的差不多了,觉得自己是个“善人”了,其实,我们做得还是很不够的,因为“贪嗔痴”根深蒂固许久了,严重地影响着我们的一言一行,无意中就时常流露出来,有觉醒还好,如果没有,就一泻千里而造作恶业了。人格力量不是单纯的精神,而是一种着有感染力、亲和力,是使人的灵魂产生震动的,是历世而不衰的,是不会随时间而湮没的,对照一下看看自己还差多少?只要还有私欲,就离高尚很远、很远。老一辈艺术家可以成为“德艺双馨”,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做个好人,才可以做个好艺人,只有心里装着观众,观众是心里才会装着他。而这个道理是以一生奉行的,而且,不折不扣。修学佛法要达到“弘法利生,成就佛道”,首先要在人格方面下功夫,只有有了一个高尚的人格,才可以近佛一步,心里有了众生,才可以念念为众生着想。离开了人格基础,一切所学都是表面文章,都是虚幻不实的;离开了人格基础,一切所修,都是盲目的,都是不得成就的;离开了人格基础,弘法时就不会“打动”人心,就不会入情入理,就不会达到预期理想的,一切言辞不过“空中楼阁”。  我们在人格基础还没有很好完备时,就去空谈佛法,是没有意义、不切实际的。我们在装修自己家时,总去想如何装的协调、美观、时髦,但我们的“家”如果离开地基,装修的再好,也不会长久的,也是空劳的。修学佛法,只把目光停留在佛法名相解释上,只去深入经藏进行研究,只沉浸在佛法的“美妙”里,而不注重自身人格方面的锻造,我们就如同在装修一座没有地基的“家”,这个家虽然暂时可以装点门面,总有轰然坍塌的一天。不论是佛法的研究,还是佛法的运用,或是佛法的亲证,都是不可离开人格条件的。人格条件的完成就是按“五戒”、“十善”踏实去做,再无他路可行。  综上所述,学艺之前必先学做人,只有这样,学的艺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更好地体现完美的人生.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鼓励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