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如何对待幼儿之间的交往_素质教育论文

151 2024-04-17 22:33

成人如何对待幼儿之间的交往_素质教育论文

这会儿孩子的爸爸急匆匆地走过来对我说:“何老师,找你说个事。”我一听,马上笑脸相迎回答道:“你好,有什么事请说吧!”他神情严肃得对我说:“几次我走过学校,都看见我女儿在操场被几个小孩子追,追到了就抱住她不让她走,抱一会儿放开她,又追,追到了又抱住她不让走。就这样反复玩,要知道我女儿是非常不愿意被他们追和抱的。作为家长,我很生气,认为这种现象很不好,如长期以往这样下去,很可能我女儿就会变得胆小、怯懦,这肯定还会对孩子将来身心的发展有所影响,请老师出面制止,不要让别的孩子跟我女儿如此交往。这些家长也太不会教育自己的孩子了,怎么能让他们这样跟我女儿交往呢?”

看得出来,此时的家长很生气,我听了立即说:“丽丽爸爸,在校有事找老师,首先我对你真诚的理解、支持、配合我的工作表示感谢,作为老师和家长我非常理解你此时此刻的心情,这样吧!您也别生气,容我明天把事情的经过调查清楚之后,一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您看这样行吗?”听完我的话,此刻家长怒气稍微消了点,脸上的神经也没刚才绷得紧了,态度也缓和了很多,跟我说:“那好!就请老师费心了,谢谢!” 送走了家长,我陷入了沉思,作为老师,作为家长该如何对待和帮助孩子间的交往。在我个人看来,社会性的培养对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社会性发展的基础在于儿童期建立交友关系,得到身体能力的发展和基本生活习惯的获得,他们才可以独立。社会交往是人之必需。也正是在交往中,人才增长了见识,发展了能力,了解了人与人的关系,形成了集体意识等。幼儿也只有在社会交往中才能社会化。尤其是幼儿互相之间的交往,更能让幼儿体验到快乐,获得友谊。 在幼儿时期,成人要支持鼓励幼儿间的正常交往,但是在与伙伴交往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创造合适的环境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游戏内容。一般从4岁开始,儿童在一起的游戏时间增多了,可是有些家长怕孩子把新衣服弄脏了,怕与别的孩子打架,剥夺孩子的游戏和交往的需要,使孩子孤独,难与别人相处。这是最应值得家长重视和及时改正的问题。二、强化幼儿的“友爱”意识 幼儿时期的交往,较多地带有“自我中心”倾向,成人要帮助幼儿,从自我中解脱出来,懂得谦让,体验给予的快乐,体验关心与被关心的快乐。团结友爱的儿歌、故事,是对幼儿进行友爱教育的好材料。当然,成人本身的言行,会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另外,成人不要限制孩子的交往,可适当让孩子去好朋友家串串门,或热情欢迎别的小朋友来做客。在这过程中,成人要提醒他们友好、谦让,这样才能玩得更加开心。三、帮助孩子辨别是非 到了学龄阶段,孩子的模仿能力强,但辨别是非能力弱。家长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帮助孩子分辨好坏,提高识别能力,正常交友。四、正确处理幼儿交往中的纠纷 幼儿在交往中总要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成人不必大惊小怪,也不要如同法官似的审问、裁决,切不可偏袒,更不可在成人间引起矛盾。有矛盾不是坏事,在发生矛盾与解决矛盾中,幼儿可获得多方面的锻炼发展。成人只要给予必要的提醒和暗示,让幼儿学会处理一些自己能处理的矛盾。五、注意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儿童思想单纯,不稳定,爱犯冷热病。有时,几个孩子一起好得不得了,有时却因一点小事,反目成仇。对他人的评介也常常一好百好,一坏全坏。针对这种情况,家长也要不失时机地讲一些待人接物的准则和道理,培养孩子和朋友和睦相处。 总之,同伴关系是孩子最广泛、最正常的社会关系,成人应给予正确引导,使孩子在与同伴交往中,得到愉快的多方面的健康发展,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成人对待幼儿之间的交往,要放心、放手、帮助、引导,而不应限制、干扰。

幼师毕业论文1500-2000字

论幼儿社会性教育

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当代教育改革就是从单纯的重

视知识、智力的发展转变为重视包括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等诸

多方面的发展。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阶段是儿童身心发

展的关键期,是个体素质结构奠基阶段,也是儿童个性和社会

性开始形成的关键期。《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

纲要》都要求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经过调查,我国幼儿、青

少年表现出来的个性和社会性问题较严重,是因为很多人对

幼儿的社会性不认识,不重视,这些都提醒人们,对幼儿进行

社会性教育势在必行。

什么是社会性?什么是社会性教育?从发展心理学和幼儿

教育学来分析,幼儿社会性是指幼儿在其生物基础上,在与社

会生活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掌握形成社会技能、社会规范,

学习社会角色,获得社会性需要态度价值,发展社会行为,并

与独特的个人与人相互交往,适应周围社会环境,由自然人发

展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所形成的幼儿心理特征。社会性教

育是指通过教育培养,让幼儿形成自我认识、社会规范、正确

的社会观、社会态度、社会行为,有效地运用课堂、游戏、参观

等形式,使用观察法、讨论法、移情训练法等有效方法的教与

学的双边活动。

人不但是生物的人,而且是社会的人。学前儿童与社会其

他人群一样,要生活在具有复杂关系的社会体系中,要接触社

会,学习社会,现在和将来都在适应社会,成为社会需要的高

素质人才。社会性在幼儿时期包含很多,包括情感、行为、认

识、自我意识、道德。幼儿园是对幼儿实施教育,促进其全面和

谐发展的重要场所,幼儿园教育是幼儿第一次离开家庭,接受

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教育。幼儿园作为社会生命线教育的专

门机构之一,其大、中、小的特点决定了社会性教育的复杂化,

所以幼儿园就应该根据不同年龄孩子的特点,在科学分析基

础上进行社会性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该从哪些方面对幼儿进

行社会性教育呢?我认为从以下几点开展:

一、从社会环境的认识培养幼儿社会性

孩子一出生就是一个自然人,什么都不会,他们将在自

己生存的环境中得到发展。幼儿的发展与环境有着紧密不可

脱离的联系,良好的环境能使孩子活泼、乐观、有积极的探索

精神,有较强的好奇心、求知欲。而这些的前提要适应环境,

适应环境就必须先认识环境、认识家,自己生活的周围环境

(医院、村、商店、公园、学校等),在此过程中熟悉环境的事

物,养成关心周围社会,热爱自己家乡。我们可以从孩子在认

识的环境中启发和培养幼儿其它社会性能力。小班活动《说

说我的家》,首先老师自己说说自己家的成员,有电视、住址

等,引发问题:“你家都有谁?”孩子们争着告诉老师家里有

“爸爸、妈妈”,孩子们大致都是这个答案,老师还不厌其烦地

对孩子给予肯定,接着提问:“小朋友你家有什么?”孩子们开

动小脑筋想想,有回答快的,有回答慢的,在这一活动中,通

过一讲、一问、一答,让幼儿了解家庭情况,激发幼儿主动交

流的社会性。

二、对行为规范的养成培养社会性

生活在社会中,为了让社会有序发展,形成一定的规范,

孩子长大后要适应社会,就必须有良好的行为规范,进入社

会,就要遵守各种规范制度,对于幼儿也不除外,如到幼儿园

要丢纸屑、果皮,要排队玩滑滑梯,到医院不许吵闹,到公园不

折花树,不抠文物等,让孩子接触公共设施,遵守公共行为规

则,感受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形成公共道德印象和简单的行为

习惯。如中班的《公共场所不吵闹》,在这个活动中,我会走出

课堂,带孩子们去到幼儿图书馆进行参观活动,带幼儿做游戏

“我不吵,我很乖”,从幼儿情感出发,让他们主动体验,以此来

激发幼儿自我控制与公德意识。

三、从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社会性

这是孩子在社会生活中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

系统(语言和肢体动)相互之间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这

一点在社会性教育中非常重要。通过人际交往,幼儿才能从生

物学意义上自然人成为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人。在教育培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