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种有效的教研活动形式?

口才训练 2023-02-07 04:46 编辑:admin 225阅读

九种有效的教研活动形式?

一、听课、评课式

评课时,讲课教师要认真介绍教学设计、重点、难点、方法及自己的体会。评课教师要实事求是地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缺点,针对缺点提出改进的意见。通过大家的协调,最后集体研究确定这一节课的整体的教学设计。

听、评教研活动需要注意的是,切忌走过场,不注重实效,尤其是不能只说优点,不说缺点,同时,教师要善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教法研讨式

教学研讨前要做好安排,安排一名或几名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主讲,其他教师做必要的补充、完善,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形成最优化的教学方法。

教法研讨式教研活动需要注意的是,准备必需充分,要有针对性。

三、说课式

在说课前要布置好任务,做好总体安排,准备好说课材料。说课材料环节要齐全,有典型性、有科学性。说课过程中,说课人讲完后,其他参与教师要对说课材料进行补充和完善,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

说 课教研活动需要注意的是,说课环节必须齐全,要有整理补充、完善的过程。

四、论文宣读式

在每一个学期初,教研组组织,每位教师必须选择一个课题,针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在要求的时间内拿出一两篇系统化的论文。论文宣读可以安排在每一个学期末,集中一两次教研活动。每位教师可以将这一学期自己最成功的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宣读。通过论文宣读,教师可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论文宣读需要注意的是,各位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拿出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自己的亲身体会,不可抄袭,否则就失去现实意义。

五、学情分析式。各组教师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坐下来分析一下学生的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纪律情况等。这样可以使教学活动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做到因材施教。

学情分析的教研活动,活动前要明确分析的任务,分析哪类、哪个班或哪个年级的学生。参与活动的教师要对研究的对象进行调查,了解其具体情况。开展教研活动时,大家积极发言,提出自己所了解的情况,阐述自己的看法。最终,针对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情分析活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学生情况进行摸底,做到心中有数。

六、试题评选式

试题的质量如何,关系到教学的效果。作为一名合格的普通高中教师必须自己会编写原创新题,并形成整套试卷。通过出题,既促使教师不断研究学习,又可以使之对教材、大纲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有所提高。

试题评选式教研活动,要先制定活动计划,明确活动目的,提出出题要求,包括题型、题量、分值等,最好与高考的标准一致。此项教研活动适合安排在高考之前,出完试题之后,由教务处统一保管。高考之后,拿出该试卷与高考试卷进行比对,从而分析,比较出题水平。

这种教研活动因教师水平不尽相同,不能求全责备,要发现闪光点,每学期都坚持,不断地在点滴中促进、提高。

七、教材过关式

利用教研活动,对教师掌握教材的实际情况以试卷的形式进行考查,以促使教师熟练掌握教材。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应对出题的类型、解答的方法有深入的理解。可以开展说教材、说教法、说题,等活动。

教材过关,要事先通知教师做好准备,试题选择要有针对性,难度要适中。这样的教研活动次数不宜过多,每个学期一两次即可。

八、教学比武式

教学水平的提高,要通过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教学比武是最好的相互学习方式,因为,参与教师在比武的过程中都会准备一节最优秀的课,展示自己最好的教学水平。

教学比武活动中要注意的是,活动之前必须做好布置工作,结束之后必须有总结分析,真正达到比武目的。

九、经验交流式

经验交流式教研活动,在活动前要确定交流的主题,明确负责人,确定参加人员、地点、时间等。负责经验交流的主讲人,课下要认真准备,其它参与人员也要准备资料。在经验交流时,安排人员都要参加,主讲人做为主发言人,其他参与人员也要就议题踊跃发言,积极讨论,通过交流,最终形成一种大家共同认可的经验模式。

经验交流式教研活动需要注意的是,要有布置,有准备,各位教师有豁达的胸怀,畅所欲言,无所保留。

班组长培训需要培训哪些内容?

德信诚优秀班组长管理实务公开课【课程大纲】

◆ 班组长的角色认知―明确你的工作与职责

1、什么是基层干部

2、自我角色认知

3、班组长的三项具体职责

4、班组长的工作流程

5、优秀基层干部的技能要求

◆ 班组长的执行力―打造以结果为导向的执行班组团队

1、什么是执行

2、什么是任务,什么是结果?

3、不结果的困惑

4、执行的入口:外包思维

5、结果第一,理由第二;锁定目标,专注重复;(电影分享:《喜剧之王》)

6、结果思维

7、执行四步曲

◆ 班组长的沟通能力―班组管理的核心

1、沟通的内涵和实质

2、沟通的目的

3、沟通过程的原理模型

4、沟通技巧检测及练习

5、如何与上司、平级、下级间如何沟通

◆ 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PDCA循环 & 8D方法

1、PDCA循环内在精髓及操作要领

2、8D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5W1H与五个为什么

4、头脑风暴法应用

◆ 班组长的教导能力―领导者必善教导

1、教导的含义、重要性和好处

2、示范动作的七步教练法

3、直观有效的现场演示法

4、模拟实战的案例分析法

5、高效工作教导五步法

◆ 班组长个人成长―从优秀卓越的成长之路

班组长的培训主要分为技能类培训和管理类培训。不同的行业对于技能培训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但管理类培训是想通的。一个基层员工能提升为班组长,从工作技能的角度,应该是具备足够的技术能力,而欠缺的往往是管理能力。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指出管理的三大模块是:自我管理、工作管理、团队管理。针对这三大模块,班组长应该提升哪些能力,深圳阿尔法内训的彭老师提出了班组长管理能力提升模型,将三大模块进行了细化:

自我管理:

1、正确角色定位

2、激情:树立信念、誓死必成

3、执行:高标准、追求结果

4、无私:先人后己、乐于奉献

5、务实:专注忠诚、不找客观

工作管理:

1、目标计划管理能

2、时间管理能力

3、研究策划能力

4、会议管理能力

5、问题解决能力

团队管理:

1、沟通能力

2、激励能力

3、教育辅导能力

4、授权能力

5、风气建设

陈鹏,日本研究生院博士毕业,拥有深厚学术背景。他在著名的日资、德资、法资企业从事生产现场管理近17年,曾获得日本TPM优秀奖,是率先把5S管理和单元生产引入中国大陆的顾问师之一。他深谙精益生产管理精髓,有着丰富的跨国公司先进管理技术本土化运用经验。